黄璧坤:雷洁琼:台山人的骄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璧坤:雷洁琼:台山人的骄傲

台山人的骄傲——雷洁琼 黄璧坤 老家台山位于广东西南近海。人们不能指望“只长玻璃生菜”的土地谋生。百年前青壮年男子纷纷出外打工,范围之广。全球许多国家都能听到台山话,和这种地理因素有关。生子为荣。歧视妇女之风甚盛。有识之父母不甘于此、却又无力改变习俗,只有携带子女外出就读。 这种苦心毕竟为国家造就了不少优秀妇女。她们分别在不同岗位建功立业,不凭父兄崇明的光环自己走出一番天地。雷洁琼就是其中卓越的一位。台山人应该引以为骄傲。 幼年时随母亲去拜年,必到雷家。仰忠街紧挨天马巷,不到五分钟便能看见笑容可掬的雷伯母。雷家子女众多,名字早有耳闻。言谈中雷伯母总是兴高采烈地介绍长女洁琼的近况。忙于讲学和其他活动。在我幼小的心中这个名字里留下深刻印象。 1983年我在昆明见到侄女婿杨绍震。他提起陪同黄佩嫦到北京找宋庆龄的事。先到新华门要找雷洁琼,不久就与雷洁琼见面。黄佩嫦是我二嫂伍智梅的女儿。她外婆李秀芝和雷伯母是同乡表姐妹。雷洁琼大姐亲切地接待黄佩嫦,不久找到宋庆龄。伍智梅生前和宋庆龄是老朋友,得知情况。宋庆龄批准黄佩嫦和女儿杨安琪及外孙杨旸赴美国。那是1979年的事。 我父母解放前去世,后来我们和雷洁琼失去联系。1988年到北京出差,便尝试去找雷洁琼大姐,从全国政协得知民进的办公室所在地。一位老先生亲切地接待我。我说雷洁琼大姐是我家世交。当年广州修建粤汉铁路时,她父亲雷子昌和我父亲黄嵩龄是同事。不久雷大姐的秘书高志芬通知我到雷大姐寓所见面。没料到国家领导人这么方便就能见到。 甫一见面,雷大姐就说我像三姐黄式坤。她说:“这些年来,我每回老家,经过仰忠街你们家时,总不免要问,黄家现在怎样?这里还是黄家不?”雷大姐很安详可亲。虽是初次见面,谈起家常我便无拘束地和她说东道西。她问我年龄。手指一扳说:“我比你大27岁。”接着我详细介绍各兄姐的情况。雷大姐最喜欢提到三姐黄式坤。民国之初,式坤姐十五岁从北京到广州英国人办的学校学西医。成了职业妇女,爱参加种种进步思想的活动,当年是充满朝气的新女性。1921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留学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读医科。1924年法国归来,成为周围熟悉的知识女青年的榜样。雷大姐比三姐小八岁,也是受其影响到美国深造,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就读。 这次会面使我感触良深。父亲黄嵩龄(1871-1944)虽早已离世,他的为人,德行,对社会的贡献使他赢得好些真正的朋友。而这种情谊留于后世。代代相传。在如今复杂的社会风气中,显得特别可贵。不久我把和雷大姐的会面告诉其他兄姐。三姐(1897-1992)也知道了,只是她已是身居美国儿子家的九十多岁高龄老人,以为雷大姐很忙,不便打扰她了。 多年后,三姐已辞世。她的儿子袁昌法在美国硅谷办工厂。有一次到北京,向朋友探听雷姨的情况。雷大姐得知,便亲自到汉莎饭店会见袁昌法。看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先生,雷大姐马上认出他就是三姐的儿子。在昌法的住处,他们畅谈了四个小时,昌法请她留下吃晚饭,她才因为有其他安排而离去。昌法被雷姨的盛情感动不已,他说:“我是晚辈理应登门拜访,没想到身为国家领导人的雷姨竟如此念旧,随和地亲自来宾馆作长谈。” 有一次雷大姐从广州到南京,特地给我捎来家乡有名的点心。又关心我眼睛动手术的安排,这是大姐的一份亲情。那天听她谈起明日将去拜访许地山夫人。后来我才弄明白这事。抗战时,雷伯母也和许多广州人一样到香港避难。因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就曾住在香港许地山先生家。事隔半个世纪雷大姐还念念不忘他人的恩情,可见她重情谊。 自从恢复联系后,我们保持常来往及通书信,我认为这不仅是个人的交往,而是百年来黄家与雷家情谊。每逢雷大姐过生日,我们总及时祝贺。2005年,我和老伴郭洪、儿子郭彬特地从南京到北京祝贺雷大姐百年寿辰。作为黄家的代表,我事先请在美国九十一岁的十哥黄伯飞(1914-2008)写了一封贺信。十哥黄伯飞是《海外杰出华人》一书所列73人之一。他长期在美国传播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他引用古代格言“智者勇,仁者寿”,并说: “向八十年来在教育上启发大众的社会智识, 在政治上领导和创造新的中国付出巨大贡献的 雷洁琼教授致敬 世交 后学 黄伯飞敬贺 二00五年九月” 我印象中雷大姐念旧,重情谊的例子很多。同时也注意到她律己很严。她长期当教授,74岁当北京市副市长,从东城区走到西城区上班。1997年香港回归,她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一员,七月一日到香港参加庆祝典礼后立刻返回北京开会。她有一个妹妹雷素琼住在香港,身体不好、年事已高。我事后问雷大姐有没有和妹妹见一面,恐怕是最后一面了。她简单说“没有去”。 尽管雷大姐曾经为国家人民付出巨大努力,身居要职,和她交谈真是如沐春风,那么平易近人。对方哪怕是点滴成绩,她都会由衷的高兴。她严于律己的同时,又不掩人之美。这种胸怀是有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 我找到一位好大姐,一位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