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甜菜红色素
甜菜红色素
Beet Red(Beetroot Red)
别名 甜菜根红
编码 GB 08.101;INS 162
化学结构 本品主要着色成分为甜菜苷(betanine)
甜菜苷
C24H26N2O13 相对分子质量 550.48
性状 由食用红甜菜(Beta vulgaris L. var rabra)的根(我国俗称紫菜头)制取的天然红色素,主要由红色的甜菜花青(betacyanines)和黄色的甜菜黄素(betaxanthines)组成(除色素外尚可有糖、盐和蛋白质等)。甜菜花青中的主要成分为甜菜苷(betanine),占红色素的75%~95%。甜菜红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水溶液呈红至紫红色,色泽鲜艳,在波长535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PH3.0~7.0时较稳定,pH4.0~5.0时稳定性最好。在碱性条件下则呈黄色。染着性好,耐热性差。其降解速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加快,pH5.0时,色素的半减期为1150±100min(25℃)、310±30min(50℃)、90±10min(75℃)和14.5±2min(100℃)。光和氧也可促进其降解。金属离子的影响性一般较小,但如Fe3+,Cu2+含量高时可发生褐变。抗坏血酸对本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制法 将红甜菜根榨汁或用水溶液抽提后,经进一步精制、浓缩、喷雾干燥而得。亦可将抽提液用离子交换树脂等处理后制成。
质量标准
项目 指标 GB 8271-87 FAO/WHO(1988) 吸光度E1%1cm 535nm≥ 3.0 0.4%(以甜菜苷计) pH 4.0~6.0 - 干燥失重/%≤ 10.0 - 灼烧残渣/%≤ 14.0 - 砷(以As计)/%≤ 0.0002 0.0003 铅/%≤ 0.0005 0.0010 重金属≤ - 0.0040 硝酸盐 - 每克(以甜菜苷计)不大于2g硝酸盐阴离子 注:FAO甜菜红含量计算:
甜菜苷%=(A*V)/(1120*L*W)
式中 A—最大吸光度(530nm)
V—试液体积(mL)
L—比色皿长度(cm)
W—样品质量(g)
1120—吸光系数
鉴别方法
1.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
2. 呈色反应 向本品5ml水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10)1mL,颜色由红或由紫变黄。
3. 分光广度测定 甜菜苷在pH5.4水中,于波长530nm左右有吸收峰,在pH8.9时于545nm显示宽吸收峰。
4. 薄层层析
(1)在纤维素板上(0.25mm)用索氏磷酸盐缓冲液(Ph5.6)作溶剂,甜菜红产生许多不同颜色的斑点(黄、橙、红、紫红和紫)。甜菜苷为Rf值约0.7的紫红色斑点。
注:索氏磷酸盐缓冲液(Ph5.6):取9.08gKH2PO4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A液)。再取11.88gNa2HPO4·2H2O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B液)。取A液94.8份与B液5.2份混合即成。
(2)在纤维素板上(0.10mm)以柠檬酸钠2g加水78.5mL、氨试液21.5mL作溶剂,甜菜苷追随溶剂前沿而与酸性水溶性合成色素不同,甜菜苷在此溶液中为黄色。
毒理学依据
1. LD50 大鼠口服大于10g/kg(bw)。
2. ADI 无需规定(FAO/WHO,1994)
使用 着色剂
1. 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耐热性差,不宜用于高温加工的食品,最好用于冰淇淋等冷食。
(2)本品的稳定性随食品水分活性的增加而降低,故不适用于汽水、果汁等饮料。
(3)应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着色时,必须严格控制硝酸盐的含量。
2.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997年增补品种规定,用于风味酸奶,最大使用量为0.8g/k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