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一堂公开到三零主义
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从一堂公开课到“三零主义”
沈江天
摘要:一堂公开课发生的意外,触发了从操作到理念的一系列反思,最后演化为对一般课堂教学也有参考意义的三个教学主张。其中“零经验”指教师对自身经验的稚化,“零距离”指教与学的融合,“零结果”指上课可以舍弃认知活动的结论或者动机过程的圆满。这三个主张统称“三零主义”。
关键词:公开课 教学理念 “三零主义”
很多年前笔者执教一堂公开课,课题叫“楞次定律”,授课对象是湖州中学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那一堂课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意外,引发了我持续多年的思考。
一、预设的困境
上课一开始,投影显示两道习题:
习题1:如图中导线AB正在向左运动,请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习题2:如图中导线AB不动,但磁场正在减弱,请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对习题1,学生轻松地用学过的右手定则判出电流的方向。这与课前的预想完全一致,“温故”的目的顺利实现。
对习题2,课前的预想是这样的:学生伸出右手,却无从下手!右手定则要求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而此题中的导线却根本没动,大拇指指向何方呢?思维陷入了困境……。知不足而谋进取,走出困境的学习动机由此而生发。
这时,老师就有话可说了:“今天我们将用实验探究出一个崭新的规律(楞次定律),无论导线是否运动,它都可以判别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楞次定律,经历探索的洗礼。最后回头解答习题2,检测和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呼应开头的认知冲突,用走出困境的成功体验强化学习动机,一堂具有完整的动机过程的公开课到此圆满结束。
二、意外的困境
可是,几分钟过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学生竟陆续说出了习题2的正确答案!
原来他们是这样思考的:习题1中导线AB向内运动,引起磁通量变小,从而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习题2中AB不动,磁场减弱,也将引起磁通量变小,“相当于”AB向内运动,所以仍然可以用右手定则“等效”地判断电流的方向,只要让大拇指向内就可以了。
原来是采用了“等效”加“类比”的猜想性推理。
他们的发言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同,却让听课的老师们惊呆了——我们的课本和各种参考书都是认定右手定则不能解决导线不动的问题的——如果右手定则如此等效一下就把所有问题一网打尽了,那还有学习楞次定律的必要吗?——想不到执教老师把两道习题揉在一起,竟让学生联想创新,冒出如此合理而大胆的想法!
我当时也惊呆了,肯定是一副呆若木鸡的摸样。有一位听课老师课后告诉我,他们看到我当时不知所措的表情,才意识到这不是上课老师故意导演的教学“故事”,而是一次真真切切的意外“事故”!
我呆在讲台上紧张地思考:问题似乎已经解决,学生还有学习楞次定律的动机吗?动机都消失了,还有必要按原先的设计探究楞次定律吗?如果不探究了,那精心准备的自以为很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怎么办?假如课件不播放了,面对50多位学生和全省200多位听课老师,如何度过这45分钟的“漫长时光”?我本来想让学生陷入困境,没想到反而被学生引入了困境!
三、意外的成功
好在我一贯具有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光荣传统,有困难何不跟学生商量呢?这么一想终于镇定了,一镇定才意识到这个意外“事故”其实是多么值得珍惜和令人惊喜的教学材料,说不定还可以转化为一个美丽的教学“故事”。
于是我向学生简要坦白了自己课前的教学预设,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同学们创造性等效联想”的惊讶和钦佩。“要是我们同学发明的方法真能判断所有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那我们同学的发现至少与科学家楞次提出的楞次定律同样伟大!”我激动地说,“在这样一个可能诞生我们自己的定律的振奋人心的时刻,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这一节课,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很快,我们取得了共识:先看看楞次定律是怎么说的,看看我们的想法与楞次定律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再用实验检验我们的想法,同时顺便检验一下楞次定律。从“思维推想”到“实验检验”不就是物理学家们最常用的研究套路吗?
观察学生的情绪,我知道此时此刻他们对重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已经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第一步:直接打开课件中本来准备最后打开的楞次定律文字表述。楞次定律的文字是高中物理最不容易读懂的,我用课件中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意思。幸亏课件是框架型的弹性结构,可以打乱次序随意灵活跳转,还能跟得上变化的思路。
第二步:在课件和实验的配合下,把本来准备设计实验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变成设计各种实验同时验证学生的想法和楞次定律的过程。最终,两者一同经受住了实验的考验!
第三步:再次投影楞次定律,同时在黑板上庄严书写以“湖州中学某某班同学”冠名的“等效右手定则”——磁通量变大=向外切割;磁通量变小=向内切割。
看到自己的发现被实验证实,看到老师将自己与科学家相提并论,全班同学群情激昂!一堂因为出乎所料的事件而取得出乎所料的成功的公开课就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