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灌肠法对小儿湿疹治疗的护理gc
第 1 1 卷 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5 May,2009
中药灌肠法对小儿湿疹治疗的护理
于晓梅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摘 要: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 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方法:直肠给药法。结论: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中药灌肠;直肠给药法;给药途径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2009)05-0153-02
小儿湿疹是现在常见儿童疾病,小儿湿疹起病 急,病程长,可达1~2年,在治疗上也有很多困难,小 儿用药面狭窄,给药途径也不易选择,口服给药,因 小儿不能接受,容易引起呛咳,而且效果不佳;外用 药,小儿多动上药时需多人参与,而且患儿长时间将 皮肤暴露在外容易伤风感冒。中药灌肠法针对小儿 湿疹是一有效的、方便的方法。 1 源 流 最早的药物灌肠法见于张仲景(公元2—3世 纪)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其中记载: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 食顷,当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后世很多医书也有 类似记载。敦煌遗书医学卷P.82卷中记载外治灌 肠法是以羊皮制成盛药的囊袋,以竹管作导管,而后 灌药人肛门;S.5435卷中记载用苇筒子作插入导 管,以羊胆汁灌肠,治疗大便不通。藏医名著 《四 部医典》中(公元8世纪末)也有类似叙述,灌肠时病 人采取低头屈身体位,先用油润滑肛门口,然后将肛 门药筒插入,筒后连盛药容器,加压挤入药液。另 外,在《备急千金要方》、《证治准绳》、《医宗金鉴》、 《世医得效方》、《理瀹骈文》等书籍中都有类似记载。 从上可知,我国古代医家已经可以很好的使用灌肠 法,并且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遗憾的是,后世将 这一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的疗法束之高阁。时 至今日,随着人们对大肠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通过 肛肠途径滴注中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既 古老、又有实用价值的医疗方法又焕发了青春。 2 机 理 灌肠,顾名思义,是将药物灌入肠中,这里的 “肠”应理解为大肠。 大肠居于腹部正中和外周,其上部称为回肠,与 小肠相接;下部称为广肠,上接回肠,下端即肛门。 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 降结肠,广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 肠灌入大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认为, 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经过 再吸收 已通过小肠泌别清浊后的食物残渣形成粪 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 药物吸收入体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 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 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 收稿日期:2008-12-07 医学认为,药物在直肠内被吸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 条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 由肝脏进入大循环;另一条是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 门静脉,经骼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大静脉,进而 进入大循环。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3 应用范围 中药灌肠的适用范围较广,临床各科皆有应 用。从文献报道来看,灌肠疗法在内科较多用于结 肠炎等肠道疾患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外科方面多 用于减轻术后并发症;在妇科主要用于慢性盆腔 炎、不孕症;另外,在一些中医急证中如中风闭症等 也有所应用。近来,灌肠疗法已经开始用于疑难杂 病,一些癌症和免疫疾病也采用了灌肠疗法,它在治 疗疾病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中药灌肠已与新 科技相结合。李敏[1]采用电子肠镜下黏膜像辨证中 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64 例,并与用SASP混悬液灌肠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 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2.8%,总有效率98.4%, 对照组分别为2.4%和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和治疗 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按镜像辨证中药灌肠治疗UC, 在改善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I。 4 改 进 传统灌肠器具和灌肠方法有诸多缺陷,为了让病 人痛苦小,疗效好,人们对其作了一些改进。袁海兰 等[2]用输液瓶、瓶套、一次性输液器和吸痰管制作灌 肠器。先取输液瓶,套瓶套,再打开输液器插入瓶塞 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在靠近过滤器根部剪除过滤 器,最后连接吸痰管而成。该灌肠器制作简单,取材 便利,经济实用;具备一次性用品的条件,能有效避免 医源性交叉感操作简便,易观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