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正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正式)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 导 言 鸦片战争惊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南京条约》的签订,激化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寰、转乾坤的悲壮史剧。太平天国的将士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杰出代表。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什么因素葬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势?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准备: 西方基督教义 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农民的平均主义 推翻清朝的统治 时间 目的: 理论来源: 理论著作: 理论特点: 理论意义: 将农民的 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对人民产生号召力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准备: 2、金田起义: 4、永安建制: 3、东乡称王: 5、定都天京: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名称 时间 地点 历史文献 颁布者(个人或团体) 六要素 内容 性质 评价 意义 局限性 1、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 2、是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1、土地分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 2、尊重妇女(分土地、废旧俗、设女职等)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⑵内容: ⑶评价: ⑴目的: 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1、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达到最高峰。 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攻破江北、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秦日纲 石达开 1856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东征 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攻占江西大片土地。 赖汉英 石达开 1853---1855 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西征 孤军深入,失败。 林凤祥 李开芳 1853---1855 推翻清朝统治 北伐 结果 领导 时间 目的 1、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根本目的是( ) A、宣传革命思想 B、进行反清斗争 C、推翻清朝统治 D、发展基督教 3、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 ) A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 、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 、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4、《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 方案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 A 、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 B 、中外反动势力日渐合流,力量对比悬殊 C 、背离了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吸引力 5、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其主 要标志是( ) A 、攻占南京 B、 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 C 、李秀成率军攻至上海近郊 D 、取得三河镇大捷 1.阅读下列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前田亩制度》。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 (2)这些引文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到社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