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龙屋-梅南口侨乡村.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围龙屋-梅南口侨乡村

梅县南口侨乡村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资料整理:谢慧敏 ● 中文名称:梅县南口侨乡村 ● 英文名称: Mei County Nankou foreign national village ● 批准时间:2010年4月 ●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 遗产遴选标准: 五指山初保村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概况 文化遗产价值 主要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侨乡村的群体和单体围龙屋代表一种独特的客家建筑的艺术成就和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充分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客家建筑成就,其对建筑艺术、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能为客家建筑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 概 况 侨乡村位于梅县南口镇,地处鹿湖山下,有500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村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由寺前、高田、塘肚三个自然村组成,有潘姓、朴姓、温姓等共6500多户。桥乡村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围龙屋,被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认为是“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 侨乡村的围龙屋大体可分为三个建造时期,早期以明嘉靖年间的老祖屋为代表,如老祖屋、兰馨堂、品一公祠等,是客家人大家庭聚居的大型集合式住宅,这些围龙屋虽规模较大,但祖堂窄小,房屋低矮,显得非常拥挤;过渡时期以清中叶的上新屋为代表;后期以清代末年的“南华庐”等华侨屋为代表,由于人多田少谋生艰难,当时侨乡村许多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谋生,在外事业有成的华侨都遵循落叶归根的传统,回到家乡买田买地建大屋,大多称为某某庐,当地人把它们叫做华侨屋。 侨乡村的古围屋建筑风格各具特色,现存的围龙屋主要有杠横堂式、“九厅十八井”、杠式等98座,包括寺前排村30座、高田村28座、塘肚村40座,其中20世纪40年代前建造的有80多座。围龙屋的结构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中央堂屋和横屋构成的矩形四合院,在堂屋位于中轴线上,上堂屋高祖堂,宅祠合一,横屋面向堂屋,在两侧对称分布;其次是后面半圆部分由院落和围屋组成,围屋两头与横屋后端相接;门前是禾坪与水塘,方形的禾坪平时晒谷,年节庆典时是娱乐设宴场所,半圆形水塘养鱼、洗涤、防火灾,也具有风水意义。如“德馨堂”、“南华又庐”、“承德堂”。 文化遗产价值 侨乡村展示了客家人历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充分体现了客家的建筑文化,与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事件、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际的联系。 围屋见证了华侨辉煌创业史 据侨乡村《村史》介绍,侨乡村已有500年建村史,目前有2个村民小组,共650户2700多人,几乎每个村民小组都由一幢客家围屋建筑群组成。 过去由于村中人多田少,为谋生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村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谋生,其中不乏成功者。海外华侨遵循落叶归根的传统,事业成功后纷纷回乡买地建大屋。 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侨乡村这个只有1.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一下子冒出款式各样的客家围屋达33座之多,其密集程度和历百年沧桑后仍保存完好,不但见证了当年华侨创业的辉煌,在世界客都梅州亦非常罕见。 发达水利设施为围屋护航 侨乡村不但围屋密集,道路和水利设施亦十分发达。早在上世纪之初水泥村道便连通了各幢围屋,而且连通稻田阡陌间的排水渠四通八达,村中3座铁桥、水泥桥贯通南北。发达的水利设施不但使侨乡村的村民免去了水旱灾害之苦,也是侨乡村33幢百年大围屋得以完美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古典的客家围屋群落 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是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美、最密集的客家围屋建筑群落,极具保存价值并且已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 主要遗产 德馨堂 南华又庐 承德堂 德馨堂 德馨堂 建设者:印尼华侨潘立斋 建设时间:1905年始建,1917年全面建成。 建筑格局:两堂四横两围龙建筑,通廊结构,前低后高的“花头”围龙。两侧附属建筑作杂物间,引山泉水作自来水用,前面有长方形禾坪,禾坪下有长方形绿化地,门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屋后有一座果园,栽种岭南佳果。全屋占地面积为7500平方米,共有66间,8厅(道)。 特点:两层围龙,内围与外围相通,外围与内围之间的距离较窄,地板用三合土夯实。最令人称赞的是屋内的“之”字形下水道设计,管道相互连接将水汇聚在天井,再由天井的排水道排出。在进入“德馨堂”正门,有几个可揭开的水泥石块,里面各放置一个瓷盎,瓷盎不大不小,刚好能在底下旋转,却提不出地面,据侨乡村潘伦启书记介绍,这瓷盎起着过滤垃圾的作用,当水流冲击瓷盎转动时,水流通过,而垃圾则被阻拦下来,可有效防止下水道阻塞,同时也便于屋主清理。屋中水管虽不少已换上新的,但仍能

文档评论(0)

h0r3d7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