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doc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
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不一定有趣,有趣的科学家不一定做出重要贡献。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三位生物学家,75岁的布勒呐(Sydney Brenner) 、55岁的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和60岁的萨尔斯顿 (John Sulston),不仅共同和分别在生命科学有多项贡献,而且是具不同性格和风格的有趣科学家。
目前在美国伯克利分子科学研究所的布勒呐,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外的杰米斯顿。父母是犹太移民,父亲20世纪初逃出东欧将被苏联占领的小国到伦敦后,没有足够的钱买去美国的船票.freelRNA,是一项可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他研究遗传密码也有几个重要贡献。1961年,他在《自然》杂志有两篇论文,一篇关于mRNA,一篇关于遗传密码。在这样高峰的时刻,他和克里克开始考虑未来:1962年起,他们讨论了几年,认为分子生物学的框架已经有了,要开创新领域。布勒呐想做发育和神经系统。他的想法是用简单的动物,依靠遗传学,来理解发育和神经。1963年,布勒呐提出用一种叫C. briggsiae的线虫研究发育和神经,他不断读文献和采集样本,到1965年找到叫C. elegans的线虫。然后他和几个学生对这种线虫进行基本的解剖和遗传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线虫在研究上有许多优势:结构简单、透明、生活周期短、可以冷冻储存等,他们还证明可以用遗传学手段研究线虫,1967年,他们获得第一个线虫遗传突变体。到1974年,布勒呐在《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线虫的论文。部分因布勒呐喜欢不同学科的人,部分因学生物的有许多人笑话用线虫做研究,布勒呐初期招的学生常出身于数学、工程和化学。他认为背景不多的人更少成见敢于冒险。七十年代加入线虫研究的人冒很大的危险,因不容易判断线虫能有多大用处。八十年代中,线虫研究在生物学界成为一个“热门”,到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研究线虫的实验室和科学家,在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都有重要发现。布勒呐今年得奖原因就是他开创用线虫做生物学研究材料,而不是某项具体研究工作。
萨尔斯顿原学有机化学。他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入布勒呐小组后,他主要工作是分析线虫的细胞谱系。和人的家谱一样,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也有谱系关系,从单个受精卵,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后形成身体全部许多不同的细胞。在复杂动物细胞谱系关系都是不明确的,迄今我们还不清楚拇指任何细胞和小指任何细胞的谱系关系。萨尔斯顿初期是单独,以后和霍维茨和其他少数几个人合作,用显微镜观察线虫细胞谱系。这里,线虫透明和细胞数有限的特点比较重要。1976年,萨尔斯顿在伦敦《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论文,报道线虫神经系统内部分细胞谱系的分析结果。这是第一次在任何动物有这样好的细胞谱系分析,同时,他发现,有一些特定的细胞生出后必定死亡,称为“程序性死亡”。这在当时是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些细胞在每个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生,但是在不同的个体中又在同样的发育阶段要死去?好像生出来就是为死一样。“程序性死亡”以后证明和70年代中在高等动物发现不久的“细胞凋亡”是同样的。
霍维茨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九年级在家里浴室里做过果蝇遗传的家庭作业。大学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数学和经济。研究生申请时从数学经济到生物都申请了。他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生是在华生、吉尔伯特(. Hedgecock)和乔非(M. Chalfie)等,所有这些论文,布勒呐都没有做作者。
1978年,霍维茨回麻省理工做助理教授、81年升副教授、86年正教授。他主要用线虫做了包括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许多方面。一个重点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他用遗传突变的方法找到关键的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诺贝尔奖委员会引用的是他的女研究生爱丽思(Ellis)和他于1986年在《细胞》杂志发表的论文。其后他实验室还发现其它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这些基因被霍维茨实验室的研究生克隆和进一步研究,主要是袁均英(1977年上海高考第一名进复旦)和Hengartner等。霍维茨实验室的研究,推动人们理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他们的结果和其他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结果对比,发现细胞凋亡在不同动物用的是同样的分子,其机理也是相同的。高等动物细胞凋亡研究领域里,英国的artha Constantine-Paton)一起,应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的邀请,担任神经所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为神经所发展方向、招聘、评审等献计出力。八十年代,霍维茨曾应邀去中国讲学。1998年,我请他和夫人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戈登会议。这是一个完全为科学交流的小型精英会议。霍维茨对此会的支持是美国戈登会议总部继续支持它的一个原因。2000年和今年,霍维茨和康思坦丁-琶顿两位都到上海和香港学术交流。他们不仅和一些中国科学家有良好的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