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不老,革新求变不变.docVIP

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不老,革新求变不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不老,革新求变不变 2010年05月11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广东电台从最初沙面小岛的肇和路67号起家,当年仅有1台500瓦发射机的广东电台现已迁入豪华气派的广播大楼。   参观者对以前广播电台设备颇感兴趣。   老式收音机。   1987年,广东电台举行“珠江欢乐传万家”大型联欢活动。   1991年获主持人“开拓奖”金奖的广东电台主持人。   上世纪50年代广东电台记者出发采访前的情形。   羊城交通台是国内最先开播的交通台,拥有大批拥趸。 广州名片文化先锋系列 总第155期 候选名片154期 广播电台 提名辞   上世纪80年代,广东电台缔造的“珠江模式”是国内广播电台改革的模板;上世纪90年代,全国最年轻的省会电台——广州电台率先“试水”开拓广告市场。 索引   第一个采用主持人直播、第一个开通听众热线、第一个实施全天滚动式新闻播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全国广播电台仍单一定调为“专政工具”时,扎根广州的广东电台已开风气之先,其创新的“珠江模式”领跑在前,为国内广播电台的改革提供了“模板”参照。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红火,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电台——广州电台,又率先“试水”,开拓广告市场。今日,面对网络时代的来势汹汹,广州的广播人继续探索求变…… 唯心   珠江模式,当年的辉煌并未久远   广州有两个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广州人民广播电台。谈及这座城市广播电台的发展,都绕不开前者,更绕不开其开创的“珠江模式”。我们温情追忆,从1986年开始,当广东电台创办第一个系列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珠江模式”就引领了中国广播近20年的发展,积累起每一个“全国第一”……   当年市民对电台的狂热,仅一张图片就能体现:1987年,广州市第一座高架路——人民路高架建成。珠江经济台发起“高架路上万人行”活动,蜂拥而至的人群在高架路南端人字形的位置上,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被摄影师抓拍,成就了一张著名的获奖照片《人》——当年一呼万应的电台,经典一刻留存。   可是,现在?   网络时代已至,当传统媒体纷纷“被宣判”,我也以为“电台已死”:有媒体报道,全国的收听人数逐年下滑近两个百分点。在广东,报业集团和电视台发展占去绝对优势,每年250亿的广告规模中,全省98家广播电台的广告规模仅占去其中8亿。   现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白玲,曾经“珠江模式”的实践者和见证者,撰文再谈过往,强调的也是当年的开放和创新——广东电台并未固守模式,已开始尝试跨越式的发展。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新成长起来的广州电台,也将跨越,与广州电视台合并,重新进入市场角逐。   现实严峻,但并不悲观。   宁静的午夜,点击进入网络上链接的《心灵地图》。轻柔舒缓的旋律后,传来的是陈扬的声音——这个城市最受欢迎的“土著”主持。20多年前,“珠江模式”酝酿之初,时任广东电台副台长的余统浩领着八人小组到番禺听香港广播“偷师”,陈扬也是其中之一。   从电台到电视台、报纸,再回到最初的电台……这个敢言开放的“平民言论领袖”兜兜转转,磁性声线始终陪伴老广左右。街坊拥趸坚定如初:即使是数年前广州申亚成功的当夜,烟花绚烂,还是有年轻人不挤入江边,不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听一听陈sir的声音……   偶尔翻开凤凰卫视的资料,还发现了“李一萍”——上个世纪80年代初,“珠江模式”中捧出的明星主持。1996年,李一萍受聘到香港,担任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言及节目战略,她主张的是栏目主持人化、主持人明星化。此后,吴小莉、陈鲁豫和窦文涛等大批明星主持涌现屏幕,为国内观众熟悉……   ——珠江模式,当年的辉煌或许并未久远,或以精神,或以实质,延续、渗透到这一时代。 锋·火 电台,一路变革的足迹 20世纪80年代广东电台引领风骚   人民北路686号,广东电台。从最初沙面小岛的肇和路67号起家(当时为广州电台,广东电台前身),当年仅有1台500瓦发射机的广东电台现已迁入豪华气派的广播大楼。   “那时的电台还是‘军事禁区’,武警持枪把守……”已退休的广东电台老台长曾广星,是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第一任总监,熟知整个变革过程。曾广星称,当年的电台体制僵化,还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三中全会后,内地沿海城市全面开放,不再干扰香港广播。广东电台也遭遇尴尬:仅在广州,与香港电台进行收听率对比,最大差距就达到了1:9。   大兵压阵,“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广东电台不得不借鉴香港,摸索应对。1986年,广东电台第一个系列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广州的广播人开始了一连串的创新,积累起每一个“全国第一”:第一个采用大板块内容组合节目形态、第一个采用主持人直播、第一个让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第一个在公共场所设立固定直播室……   活泼

文档评论(0)

gaym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