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述秋雨的这一特殊之处的? 明确:奇?、有味?、更像样 雨声、雨态、雨感; * * * * 作者介绍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出身于一个书香家庭。1913年 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 1928年加入“太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1945年9月在苏门答腊被 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 认为革命烈士,其作品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散文创作有浓重的自传色彩。 快速浏览文章思考两个问题 1、首段写了什么?在文中的地位如何?关键句和关键词是什么? 2、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故都的秋景?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 听朗诵 整体感知 1、首段写了什么?在文中的地位如何?关键句和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 首段总写了作者心中故都的秋的特点,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之情,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关键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关键词:清、静、悲凉(这三个词既是作者心中故都的秋的特点,也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独特感受,是全文的文眼)不用说,文中对故都秋景的描写一定是体现了“清、静、悲凉”的。 写作背景 从1921—1933年郁达夫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左联活动进行文学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闲居独处,在游历山水中派遣现实带给的苦闷,这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游记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2、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故都的秋景?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 明确: 第三段至第十一段。作者选取的主要景物有: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牵牛花下的秋草、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北方又奇又有味的秋雨、北方的枣子树,等等。 3、作者选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景,展现了一幅幅画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四个字)概括文中描写的画面。 庭院读秋(第3段)清晨踏秋(第4段)秋蝉蹄秋(第5段)闲人秋叹(第6-10段)柿枣映秋(第11段) 一.秋晨院落 故都秋的总特色:清、静、悲凉 “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提问:这一段文字写了 哪些视觉上的景物? 破屋 悲凉 日光 清 牵牛花 悲凉 秋草 悲凉 天色 清 鸽声 静 秋院静观: 二.槐树落蕊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描写景物: 人的感受: 槐树落蕊 “微细” “柔软” “细腻” “清闲” “落寞” 静 清 悲凉 三.最后三幅图 秋蝉的残声 以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静、悲凉 1.“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衰弱、啼唱、嘶叫 这三幅图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蝉声、秋雨、都市闲人、果树(枣树) 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悲凉的淡色。) 3.秋果的描写是否多余?作者通过秋果来描写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 雨后的闲人,人的穿着,活动背景,人的动作、神态,对话语调? (视觉、听觉、感觉) (清、静、悲凉) 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郁达夫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五幅绝美的图画,写“庭院读秋”写出了秋的“清”,写“清晨踏秋”写出了秋的“静”,写“秋蝉啼秋”写出了秋的“悲”,写“闲人秋叹”写出了“秋”的“凉”,写“柿枣映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