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42187.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42187

文言文知识系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读考点】 “常见”,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文中”指文言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理解”,要求学生借助上下文,能准确地把握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就是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 1、本义: “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例]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本义: (1).战则请从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3).范增数目项王 (4). 乃以百钱易之 2、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本” 本义“树木的根”,引申义“根本、本来、探究” “道”本义 “道路”,引申义“方向、方法、道理” [例]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例: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自己 、自身” 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比喻义(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爪牙” 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 “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 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 3.?词义转移: “涕”,古指眼泪,现指鼻涕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 (古:容颜、脸色。今: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 ②词义强化 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古代遗憾、不满, 今表示仇恨、怀恨。 ③词义弱化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埋怨、责备。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同只是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和并列结构的合成词一样,两个语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 偏义复词有两种构成方式: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2)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2.根据词语的语法关系来判断 如:昼夜勤作息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 又如:“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大雁只有在飞行时才会列成队列。 故只有“行”的意义。)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词义固定单一。表现在: 1、由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即不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表义语素定位,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语言环境中,自始自终都固定在某个语素上,不会发生忽此忽彼的随意状态。 2、两个语素虽并列,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 “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 “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 “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 “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 “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 “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一)名词的活用 10、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衣冠: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11、扣弦而歌之《赤壁赋》 歌:名作动,歌唱 【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1、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处所、工具、依据、态度、特征或状态、方式、趋向等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表工具,译为“用土筐”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东:表方位,译为“到东方,在东方” (3)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2、时间名词作状语 (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一天天 月:一月月 (2)朝而往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