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轴心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儒 道 法 墨 引子:轴心时代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前800至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2、 终极关怀的觉醒。 理智、道德、宗教、文化突破、文化类型 启良《真善之间》指出了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相对于其以前较为原始时代精神世界的差别: 1)原始人所信奉的为自然宗教,文明人所信奉的为伦理宗教。 2)原始人为前逻辑思维,文明人为逻辑思维。在原始人眼里,事物的联系是简单而间断的,因而也是神秘的;在文明人眼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线性的,也是复杂的,因而随着人的知识的提高,世界是可知的。 3)原始人融于自然之中,不是站在自然之外打量自然,因而为天人合一,无隔无碍;文明人将自然万物对象化,视自己为主体,视万物为客体,因而为天人相分。 4)原始人尚力不尚德,甚至于不知”德”为何物;文明人虽然同样崇拜力量,但却在表面上将”德”提到首位。 5)原始人只是同自然打交道,所思考的也只是人同自然的关系问题;而文明人除了该问题外,还要思考人与人以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 6)原始人社会结构简单,生活简单,语言简单,思想也简单;而文明社会,这一切都变得十分复杂。 7)原始人是感性化的;文明人却格外强调理性。 3、影响延续至今。 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这些古老的文化,因为未曾经历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与文化类型的成功转化,而逐渐被新兴的文化征服,并自行死去,终于成为文化的化石。 古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因为经历了轴心时代的理性觉醒与伦理宗教文化的确立,遂影响延续至今,成为文化史上的活的存在。 一、 先秦儒家 (二) “儒”与儒家 1.“儒”的本义 司徒之官 术士 职业 学派 冯友兰: 儒与儒家两个概念,儒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儒家指先秦诸子中之一派。 “需(儒)” 。金文“需”,上为雨,下为天。“需”的字形义为人在雨下,会意。 “需(儒)”的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 《辞源》释“儒” : “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 2、“儒家”之义 孔子被尊为“儒家”鼻祖,学说为“儒学”,皆从孔子从事的职业而言,而非如其他学说之命名,如墨子“墨家”,老子“道家”。 “礼”和“仁” 。研究并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其最高形式是“礼”,传授以“礼”为首的六艺。阐扬“仁”,通过“仁” 实现“礼”的秩序。 职业精神强调“礼”,这一意义上的“儒学”和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雷神崇拜祭祀活动的“儒”的本义一脉相承。 3.君子儒与小人儒 荀子《非儒》“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孔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所谓“儒”,最早是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后来,这些人在社会变动中逐渐分化,流落民间。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君子儒”;有的则只能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小人儒”。 大儒、小儒;雅儒、俗儒;腐儒、陋儒、散儒、贱儒; (三)先秦儒家思想精要 1.孔子 关键词: 复礼 归仁 正名 修身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其思想主要记载于《论语》中。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一个“仁”字。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用什么方法去爱人?就是“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具备了“仁”的人,必须“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在这里,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 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即《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是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其次是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由此出发,孔子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主张“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主张“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人们“毋意(臆测)、毋必(武断)、毋固(固执)、毋我(自以为是)”,等等。 孔子言行录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平台化建设》ppt教案模板.ppt
- 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pptx
- 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pdf
- 危险货物道路输运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Python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五年级The little horse crosses the river课件.pptx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