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分散力支配下的区位模式
第四讲 分散力支配下的区位模式 迄今为止,我们仅考虑了单个单位的区位偏好和区位决策问题,从本讲开始我们把视野进一步扩大到一个新的层次,即同一类型活动之间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某一类型活动的区位模式。 一、活动类型和活动的区位模式 我们首先将活动(activity )定义为在性质上极其相似的区位单位的群体。 人们通常习惯于按照某种分类标准(目的、或性质),把同一类型的活动称为一个“行业”或“产业”,(industry),并且由于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的不同,对于“行业”的划分也是层次不一。 不论在对于产业类型在何种层次上进行划分,总之作为一种类型的活动它们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在空间分布上一般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模式,即区位模式(location patterns )。 从形成机制上而言,特定区域内某种行业区位模式的形成可以是组成该行业的各个区位单位在独立决策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计划的结果。 所谓计划主要指的是该类活动的区位安排主要是有同一决策单位来统一安排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的规划的产物。这在计划经济中非常普遍。在市场经济中,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于公共设施的布局方面,或者某一行业是一个被高度垄断的行业。 更为典型的情况是,一种活动的区位模式是多个区位决策单位行为影响下的非计划产物。例如,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产物 。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很难排除以各种面目出现的“计划”安排,尤其是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方面更是如此,而所谓的自主性的区位选择不过是在法律和规划许可范围内的自主选择。 二、空间中的竞争与相互依存 个人和厂商(尤其是小公司或新公司)在进行区位选择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决策不仅受到个人偏好的强烈影响,而且还受到一些与货币成本、收入、利润计算关系不大的条件的制约。 由于现实中任何区位单位在区位选择上都会受到其他区位单位的区位决策的影响, 为此,对于作为一类整体活动的区位模式问题不能简单地根据支配个别单位的那些因素来理解,对此我们须明确地认识到各个区位单位之间由于竞争和各种形式的区位方面的相互依存性所起的作用。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持续过程。特别是新企业和小企业往往夭折率很高,它们的区位总是不断被废弃或转为它用。企业所选定的区位,不论是基于隽智而深奥的研究,还是基于个人一时的冲动或大胆的预测,最终都须面对生存斗争的考验。 生存斗争的考验可能淘汰众多在区位选择造成的失误的企业,尽管这种淘汰是以大量的资源浪费为代价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决不要过分夸大“看不见的手”在促成有效的区位模式中的作用。 在涉及大型单位或联合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上,尤其需要考虑周全的区位计划,以避免资源的错误配置。这不光是由于固定投资越大,竞争压力的威胁就越小,而且由于这样的设施一旦建立就会对极大地改变周围的环境,从而部分地为自已选择的合理性做了“自我辩护”。 因此,与小型单位的区位决策相比,大规模活动的区位决策往往建立在尽可能客观的标准和充分的信息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地让不同的群体参与其中。 如何看待竞争和合作之间的矛盾统一性问题?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二章 同合作一样,厂商之间的竞争仅是区位间相互依存的众多方式中一种。表面上的竞争关系可能在实质上恰恰是各自之间为了生存目的所必须的。恰如自然界同类物种或不同物种之间的残酷激烈的竞争行为,最终促成了各自向着更高层次的进化一样。 如果说合作能够促进各自的利益,那么竞争必然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对于同一类型的各个区位单位来说,邻近可能是一种优势也可能是一种劣势,抑或同时利弊兼有。正因为邻近有利有弊,所以在现实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邻近的有利性所造成的同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集群”(clusters)现象,也可以看到邻近的弊端所造成的同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散”( disperse) 现象。 之所以强调“一定程度”是因为不论是聚集还是分散都不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把二者看作是两种在相反方向上的力量不断递减的作用力,它们迟早会达到某种“势均力敌”的“均衡”状态。 对于事物存在方式的“均衡”状态的研究,是经济学对人类活动解释方面所采取的一贯态度,这种态度类似于常人所理解的“中庸之道”和所谓的“物极必反”的箴言。对此,区域经济学更是在事物存在的有形的空间选择中发现了不同方向力量作用下的“均衡”现象的存在,并力求对之进行解释。第一步就是发现驱动各种活动区位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平台化建设》ppt教案模板.ppt
- 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pptx
- 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pdf
- 危险货物道路输运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Python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五年级The little horse crosses the river课件.pptx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