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1.背景 (1)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评价)其改革的? 2.内容 (1)农业(重点): ①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2)工业: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改革的,结果怎样? 1.内容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重点: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 2.评价: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但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 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目的: 提示:比较点:目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 异 同 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都是没有从根本上破 除斯大林模式。 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结果: 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 2、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A、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B、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 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C、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D、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1985),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 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失败 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 (1894—1971) 赫鲁晓夫: 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 米,产量很低。业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材料:1913年~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思考:从上面的数据能得出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危害? (1)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2)说明: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 (3)问题: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影响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勃列日涅夫: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