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对民俗舞蹈发展中的问题论文.doc
应对民俗舞蹈发展中的问题论文
..毕业 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和旅游业,以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歌舞活动为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藉以招商引资,传统民间舞蹈就成为这一活动中最易改造、滥用的对象。例如,彝族的老虎笙舞,原本是云南楚雄地区的彝族人在年节时化妆成虎,到各家各户驱邪逐疫、祈求虎神护佑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但如今,除了传统节日活动外,当地艺术团还随时为游客们表演。为了吸引游客,在舞蹈的创作、编排上还加入了许多现代舞的编排手法,有意添加好奇内容,夸大局部内容,..毕业营造神秘色彩。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在跳虎队中加入了身穿绿色超短紧身胸衣的“母虎”形象(“老虎笙”舞蹈中本无“母虎”的形象)。此举在当地老百姓中引起了强烈不满,纷纷要求加以纠正,对民间文化给予应有的尊重。再如,打柴舞原本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如今却在黎族、瑶族、苗族、侗族的民俗活动中都能见到,似乎打柴舞成了少数民族的通用民舞。再如,青藏高原的“於菟舞”是该地区的土族民众在每年零下20多度的寒冬腊月表演的一种祭祀性舞蹈,2000年8月某一学术团体出资让村民将“於菟舞”在炎热的夏季为他们表演一番。此后许多媒体上大量出现此次表演的“於菟舞”图片,图中的场景是夏季,文本解释则是寒冷的冬季,这种自相矛盾的解释误导了大众,产生的恶劣影响是难以挽回的。这一反季节性表演行为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完全违背了民俗文化活动的主旨,脱离了民俗舞蹈活动特定的情景,尤其是表演者在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失去了对神灵原有的一种敬畏之心,而变为一种戏虐、玩耍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亵渎了这一神圣的民俗文化。还有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将本地民族节日期间的民俗舞蹈活动予以冠名,出资策划,使原本是老百姓自己操持的节日活动纳入政府领导之下。行政部门重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原本是件好事,但开展民俗节日期间的传统舞蹈活动,行政主管部门最好是起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笔者在湖南考察期间就曾参加了一次当地政府主办的七月十五踩芦笙的盛大民俗舞蹈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本来是节日主角的广大苗、侗族群众在踩笙堂上竟都无奈地成了冷漠的旁观者;而原本有着丰富民族学、民俗学内涵的民间芦笙舞,经编排后成了只有少数“演员”参加表演的节目;传统的节日礼仪、民俗仪规被人为地打乱了。整个活动更像是政府组织的“联欢会”。
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发现各地传统民间舞蹈面临着源自不同层面的肢解与破坏,有的是舞蹈风格的转变,有的则是民族属性的异化。而这些粗制滥造的所谓“民族舞蹈”、“民间舞蹈”、“原生态舞蹈”,千篇一律的舞蹈创作手法、大同小异的表演形式,除了引发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让大家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外,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找到心灵的家园。相反,它最终将导致传统民间舞蹈在新的生态环境中日渐失去本真形态,影响了传统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健康发展,这是令人万分担忧的。
本文拟对以上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认清我国民间舞蹈在发展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由,我们首先需要对民舞与民俗、民舞的作用及人类在民俗活动中如何利用传统民间舞蹈、民间舞蹈在民俗活动中又是怎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等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理论阐释。使人们深入了解民舞与民俗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 民舞与民俗
在当今,我们所指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是指由广大民众创造,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延续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这一舞蹈形式,有别于经过艺术家有意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舞台化的表演性民间舞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的生存繁衍,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都在民间舞蹈中留下了珍贵印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以“身体刻写了历史的印记”。它凝聚着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创造的艺术精华,并将这一切用富于动态美的人体动作展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典籍中得到印证。《毛诗大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记载,可见舞蹈是人类生命的象征,人类生命灵性的律动,是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它是由民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延续并享用和传承的一种集合型文化形态,是人们思想感情、宗教信仰、传统文化、世俗风尚、道德伦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社会生活等方面人文精神因素的凝聚,是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展现。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五大特点。民俗涉及生产生活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诸多方面。
传统民间舞蹈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民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民间风俗。民间舞蹈是用人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