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ppt

2012年自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自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第六章 ;南外考历史: 第一题选择题是:“黄花岗起义第一枪是谁开的?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黄兴 D、徐锡麟”考生想了想,选C。 接着又看第二题:“黄花岗起义中,第二枪谁开的?A、 B、 C、 D选项同第一题”考生傻了,就选了个B。 接着看第三题,“黄花岗起义中,第三枪谁开的?A、 B、 C、 D选项仍同第一题”考生疯了,胡乱选了A。 考试出来,他就去找出卷老师。 老师不慌不忙地拿出课本说:“怎么没有?你看!”学生接过课本,见书上“武昌起义”一段上某处赫然写着:“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中央政治局常委对年轻人的七项忠告: 第一不要怕学校不理想,贾庆林的母校到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石家庄工业学院; 第二不要怕短暂的停留,李长春毕业后曾经留校两年待分配; 第三不要怕起点低,吴邦国毕业后直接进厂当了工人,况且一干就是10年; 第四不要怕条件苦,胡锦涛参加工作时就在甘肃的大山里修水电站,居然还被评为劳模; 第五不要怕地方偏,温家宝在甘肃修水库一直到四十岁才进机关; 第六不要怕提拔慢,贺国强三十七岁才当上车间主任; 第七看完后赶紧去做自己的事情,别以为自己真的能进常委!;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 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并注意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如何将法律知识转变为法律行为,也就是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如何培养和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主要内容;第一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简答)如何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首先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其次,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克服“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思想。在个人权威与宪法和法律存在分歧的场合,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关系;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治国家;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 1.法治 与 法制 (简答)“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虽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与外延却不相同。 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简答)“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要法治,还是要人治,古今中外的理论界都曾存在激烈的争论。其实,法治与人治的分野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而在于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个(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为保证国家各项工和都依法进行,必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简答)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我们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性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多选)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决定的。;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简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的更为完整的表述。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