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分子激光手术医
准分子激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手术就是用准分子激光通过对角膜瓣下基质层进行屈光性切削,从而降低瞳孔区的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通俗来看就是把角膜当成一种透明材料,通过切削作成了一副镜片)。可矫正200度-2000度的近视,从目前临床结果观察,此手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眼常用的术式。该手术对角膜厚度的要求较高,只适合近视度数稳定两年以上的成年人。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瓣移位、脱失;上皮植入;角膜新生血管;层间异物残留;欠矫、过矫和回退;感染等。
2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术后保养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薯类、豆类、水果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现在向大家介绍眼疲劳食疗的两大方法。
1.黑豆核桃冲牛奶:黑豆粉1匙,核桃仁泥1匙,牛奶1包,蜂蜜1匙。将黑豆500克,炒熟后待冷,磨成粉。核桃仁500克,炒微焦去衣,待冷后捣如泥。取以上两种食品各1匙,冲入煮沸过的牛奶1杯后加入蜂蜜1匙,每天早晨或早餐后服用,或与早点共进。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维生素B1等,营养价值高,又因黑色食物入肾,配合核桃仁,可增加补肾力量,再加上牛奶和蜂蜜,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钙、磷等,能增强眼内肌力,加强调节功能,改善眼疲劳的症状。
2.枸杞桑葚粥:枸杞子5克,桑葚子5克,山药5克,红枣5个,粳米100克。将上述原料熬成粥食用。此方中的枸杞子、桑葚子能补肝肾,山药、红枣健脾胃。视力疲劳者如能每日早晚两餐,较长时间服用,既能消除眼疲劳症状,又能增强体质。
3概念和原理编辑
准分子激光的概念和LASIK的原理
准分子激光是氟氩两种气体混合后经激发而产生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其波长仅193纳米,不会穿入眼内,属冷激光,无热效应,能以“照射”方式对人眼角膜组织进行精确气化,达到“切削”和“雕琢”角膜的目的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其独特性质是最适合角膜屈光手术。
LASIK手术的原理是用一种特殊的极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系统(简称角膜刀)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圆形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然后于瓣下冲洗并将角膜瓣复位,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
4眼检要点编辑
1、对于年满周岁的儿童,无论发现双眼正常与否,都应按常规由专业眼科医生做一次全面检查,看看是否存在小儿弱视的可能。正常情况下,儿童满4周岁时眼球发育成熟,视力应当正常。
2、幼儿园的小朋友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便早期排查小儿弱视。
5术前检查项目编辑
一、视力检查
包括裸眼视力和戴镜最佳矫正视力。
二、眼压检查
以排除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可能性。
三、屈光检查
包括电脑验光,医学验光和散瞳验光三个步骤。验光度数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四、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重点检查角膜透明度,角膜是否有疤痕,晶体是否浑浊,眼底检查是否有玻璃体浑浊,眼底病变等。
五、波前像差检查
检查眼睛除存在近视,远视, 散光等低阶像差之外,是否还存在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的高阶像差,同时采集高阶像差数据作为诊断和手术的依据。
六、角膜曲率检查
排除圆锥角膜及扁平角膜可能性。
七、角膜测厚
如果患者是高度近视,应注意角膜中心切削深度,术前向患者说明有关情况。
八、角膜地形图检查
主要目的是对整个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和对称性有所了解,排除圆锥角膜等异常情况。
6LASIK的发展史编辑
LASIK的发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国等国外的眼科专家们先后报道了对LASIK技术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手术。比如:冷冻角膜磨镶术(1949年)、原位角膜磨镶术(1964年和1966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3年)、非冷冻角膜磨镶术(1986年)、自控板层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ALK,1988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1989年)、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简称PKM,1990年)等等。1990年,Pallikaris将ALK和PRK两者结合,终于形成了迄今为止最趋于完美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即LASIK。
在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与国外基本同时起步,关于准分子激光的引进,我国卫生部1992年召开了论证会,随后引进PRK,相继又引进了LASIK。PRK和LASIK这两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尤其是风靡全球的LASIK,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里,必然成为眼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7LASIK的优点编辑
LASIK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①适应范围广:可矫正100-3000度的近视,还可矫治高度散光和高度远视。
②术后反应轻:LASIK完整保留了角膜表层的“屏障”组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