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标人教高一历史补充材料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原创】新课标人教高一历史补充材料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新课标人教高一历史补充材料16.大众传媒的变迁

16.大众传媒的变迁 郑州二中高一国一 error5508 2013.5 目录 ◎走向繁荣的报刊业 近代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轨迹   中国近代民营报刊诞生于清朝末期的19世纪70年代, 兴盛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衰微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历史时期: 1.初创期(1873~1894)    中国早期的商业报刊是由外国人在华最先创办的。 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人开始了自办民营商业报刊的艰难探索实践: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是第一份国人自办的商业报刊;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则是早期国人自办商业报刊中出版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份。 从19世纪70年代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国人自办民营报刊约20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多是私人集资合股而办,属私营性质的民办报刊。  2.发展期(1914~1921) 1914年“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暂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背景】并带动了以广告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民营商业报刊在民国初期迅速崛起。 此外,印刷机、铸字机等设备也无不更新。到1922年,《申报》的发行量从1912年史量才接手时的7000份增长至接近5万份。《新闻报》等其他商业报刊的发展情况也大致如此。借助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上海地区的民营商业报刊在这几年间都获得了较快发展。 3.繁荣期(1925~1937) 这一时期,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各大城市得到空前发展,为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广告和读者群。 另一方面,北伐战争的推进也为民营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上海地区,《申报》、《新闻报》等老牌民营商业大报逐步完成了向企业化经营的过渡,出现了报业资本朝着集中、垄断方向发展的托拉斯新趋势。与此同时,以《晶报》的出版为标志,在上海出现了一个时期的小报热潮。在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北伐的进行消灭了封建军阀,宽松的政治环境催生了在日后具有很大影响的民营商业大报。  4.衰微消亡期(1937~1949)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长驱直入由北到南入侵中国,《申报》、《大公报》等民营商业报刊在战火频仍中辗转南北,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 此后,随着日军在沦陷区内建立起庞大的日据报业和汉奸报业,民营报业逐渐萎缩。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民营商业报刊迎来了短暂的复苏,但凋敝的经济和国内紧张的政治形势仍旧制约着其发展。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和无产阶级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民营商业报刊或被接管,或由于物价飞涨累赔不堪经营难以为继而倒闭,在全国解放前夕大规模消亡。 建国后,被允许继续出版的民营商业报刊仅剩数十家,其中一部分因自身无法适应新的政治经济环境而自动停刊,另一部分经公私合营成为国有报纸。至此,于中国大陆存续七十余年的民营商业报刊落下帷幕。 5.二次辉煌的报刊业 由于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以及高考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书籍的重要性。于是大大小小的报刊相继发行。有的是按地区命名,如大河报,楚天都市报等等;有的是按领域命名,如电脑报;有的是按早晚命名,如郑州晚报、扬子晚报、XX日报等。总之大大小小的报刊和花花绿绿的杂志正逐渐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报刊上的新闻漫画事件 课外知识比武 1.鸦片战争以后,我们于1868年在上海创办了 ;于 年在 创办了申报; 2. 于1896年8月9日在 创办了《时务报》,它是 在 运动时期出版的一份主要的机关报,旬刊,每期出二十余页,三四万字一册, 3.1904年以后, 等又恢复在国内办报。他们在 创办了《时报》。 4.秋瑾主编的日报是 。 5. 年 月 日,陈独秀主办的《 》(后改名《新青年》)创刊,揭开 的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 6. 年 月 特派陈少白到香港创办《 》,这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