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理心理学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Contents: 第一节 关于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重点提示: 情绪的经典理论 情绪的经典实验 第一节 关于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一、经典理论研究 二、经典实验研究 一、经典理论 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 1885年,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Lange) 情绪是外部刺激引起了内脏反应,内脏反应的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就产生了各种情绪体验。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感 评价: 说明他们认识到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之间的联系,但受当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夸大了外周神经系统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略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 2、情绪的丘脑学说: 1927年,美国心理学家卡侬(W.B.Cannon) 。 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当抑制解除时,丘脑的功能就会亢进。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 丘脑的情绪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沿传出神经达外周血管、脏器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进步:从脑内寻求生理机制,并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统一于丘脑的功能。 局限:丘脑损伤并不一定引起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一致性变化,大脑皮层损伤或皮层抑制功能解除的人,并不持久地处于情绪反应增强的状态。 3、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情绪过程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是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 动力定型的形成、稳定过程就会产生阳性情绪体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性情绪体验。 4、情绪的激活学说: 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D.B.Lindsley) 。 该理论以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 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也包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散地投射至大脑,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生理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情绪过程的基本特征。 5、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帕帕兹(J.w.Papez),麦克林(Maclean) 。 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边缘系统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有重要作用。 帕帕兹强调边缘系统中下丘脑和扣带回的作用,他认为下丘脑在情绪表达中起重要作用,扣带回在情绪的体验中起重要作用。麦克林则认为海马和颞叶在情绪体验中更为重要。 进步: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生理学的实验依据。 6、情绪的应激学说: 1946年,塞里(H.Selye) 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为情绪过程的生理心理学理论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事实和新的理论。 在紧张性情绪形成中,大脑皮层、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等发挥着神经体液的综合适应性调节作用。 结论: 情绪的生理机制学说的众多,说明情绪的生理基础是复杂的。 二、经典实验研究 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对不愉快的刺激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 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用埋藏电极刺激下丘脑前区或内侧区,也可引出“假怒”反应。 1937年,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发现电刺激猫脑中枢,能发出呻吟的声音。 1952年,猫的怒叫中枢,位于中脑被盖外侧核后部,前后长约2毫米,背腹深2毫米,内外1.5—2毫米。刺激该中枢引起怒叫、交感和肌体反应,包括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瞳孔散大、毛发竖立、尾巴上翘和前肢伸直等。 切断中脑与间脑的神经联系,再刺激该中枢,出现同样的怒叫反应,说明此处是发音、躯体交感反应的重要传出中枢。 进一步研究表明,刺激脑高级部位对该中枢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在正常动物中,怒叫中枢接受来自大脑皮层、下丘脑前区与后区的传出纤维,受高位脑结构对情绪表现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1954年,美国的渥尔兹、米尔纳 “奖励中枢”:埋藏电极在脑内部位不同,出现两种不同行为效果:边缘系统某些脑结构的刺激可引出阳性自我刺激行为,这种脑结构称为“奖励中枢”。 “惩罚中枢”:另外一些脑结构偶然受到电刺激后,动物就逃离杠杆,避免再次受到刺激,这种脑结构称为“惩罚中枢”。 能引起反应率最高的脑内自我刺激区主要是大脑皮层的: 额叶、内嗅区、隔区、纹状体、下丘脑、中脑、黑质、桥脑等。 也就是内侧前脑束通过的部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态及其稳定性-高中三年级生物课件.ppt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初中安全教育课件.ppt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上课.ppt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同步备课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ppt
- 生物七年级下册41《人的由来》总复习课件.ppt
- 温州医学院实验考试《局解》1有答案.ppt
-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1第一章生物医学信号测量的基本特点.ppt
- 生命体征脉搏、血压.ppt
- 生物学8哺乳动物基因工程.ppt
- 生物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2人教版必修1.ppt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