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
古代保险思想及原始形态的保险 成员:孙千禾、蔡宛颖、李清荷、陶更 主讲人:孙千禾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 ——起源与发展 保险思想产生 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也在为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不懈地努力着。除了利用已掌握的生产技能进行积极的防御外,还通过建立经济后备的形式来防止各种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损失。当社会生产力有了提高,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的时候,保险思想也就随之产生了。 一、上古时代的保险主张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剩余产品不丰富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显得尤为强烈。平日“积聚”以备不时之需,已经逐渐被古代中国人民意识到。 早在夏朝后期的奴隶社会中,就已重视粮食储备。在《夏箴》中记载:“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四种天灾(水灾、旱灾、饥饿和荒芜)随时可以发生,如果平时无“积聚”,至时是无法“备之”的 。 西周、春秋时期 《逸周书·文传》指出:“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这里的“备”和“水旱饥荒”的“积聚”,显然是一种社会保险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分灾”两字的“分”是分散的意思,“分灾”就是分散灾害损失,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分散危险和管理危险的观念了。 《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里描述了古人的一种理想,希望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都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古人传统的社会保险思想反映。 荒政措施和仓储制度 中国古代传统的保险思想反映在国家制度上,就是古代的荒政措施和仓储制度。 “有预备于未荒之前者,有急救于猝荒之际者,有广救于大荒之时者,有力行于遍荒之地者,有补救于已荒之后者。” 由于中国古代商品与货币未能获得充分发展,因而救济后备制度一般均采取实物形态。这种实物形态的后备制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办的“常平仓”,另一类是官督民办的“义仓”。 救荒活民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荒政专著 作者:南宋 宋董煟 完整的救荒思想体系: 粮食储备制度 赈济策略 流通与物价管理 仓储制度 “常平仓”起源于战国李悝的“平籴”和西汉桑弘羊的“平准”,历代都有设置。 “常平仓”的功能是利用价值规律调节风险的危害程度,以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常平仓”创设十年后即被废除,直到一百多年后东汉明帝永平五年才在全国推广 。 对于常平仓的赈济效果,史料的记载褒贬不一。 仓储制度 “义仓”始于北齐,全盛于隋代,长期有效的当推唐代。 但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大治,物殷俗阜,到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各地的义仓被大量的“变造”,积谷被运往长安,很快就成为空仓。 清初统治者试图改变历代义仓受制于官府的弊端,下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义仓遍及全国各地,积谷由百姓自愿捐输,严禁官府干预。 总结 中国古代传统的保险思想和比较完备的仓储制度,对社会的赈灾救灾起到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也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和缺陷。古代传统的社会保险思想,不可能摆脱维护封建统治者根本利益的影子。 中国传统的保险思想和社会后备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现代保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先进的现代保险制度只有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萌发出来。 * * 自有人类以来,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就时常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寻求防灾避祸、安居乐业之道,萌生了对付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保险思想和一些原始形态的保险做法,中外历史上对此均有记载。 古代西方保险思想的发展 国外最早的保险思想产生于处在东西方贸易要道上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汉漠拉比法典》是一部有关保险的最早法规,基尔特制就是一种原始的合作保险形式,这种行会制度在中世纪非常盛行,欧洲各国城市都有各种行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相互合作保险组织。 古代西方保险思想 古巴比伦的保险思想 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对火灾济救基金的收集及货物运输中的风险转移作了一些规定。比如征收专门税作为火灾济救基金,对运输农牧产品的马匹死亡给予解决补偿。 古埃及的保险思想 古代埃及,在横越沙漠的犹太商队之间,对丢失骆驼的损失,采用互助共济的方式进行补偿;在修建金字塔的过程中,石匠中盛行一种自发的互助基金组织,该组织通过收缴会费来支付会员死亡后的丧葬费用。 古代西方保险思想 古罗马的保险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