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合唱史
中国合唱发展史 中国合唱发展史 1) 从19世纪末到20世际20年代末 2) 20世际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 3) 20世际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4) 20世际80年代至今 从19世纪末到20年代末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新型资产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西方基督教在我国各地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中国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也得到了当时一切进步、爱国阶层的重视。创办“新学堂、开设”乐歌“课;在”新军“中演奏奏军乐、唱军歌等。所有这些实际上已成为当时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西方基督教在我国各地的传播,教堂中的唱圣诗也移植到中国。 虽然当时为以齐唱的方式进行,但它为多声部合唱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代表人物、代表作 李叔同--衣法师 代表作:《春游》中国第一部按照多声部合唱技法创作的合唱曲。 五、四以后,有 萧友梅的《望乡》《迎冬舞》等、 赵元任的《海韵》,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大型声乐作品。 赵元任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一个书香、官宦之家,著名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赵翼(乾隆进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他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他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语。 《海韵》 作于1927年,写一个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过平淡的生活,徘徊在风浪频起的海滨最后被海浪吞没。 人物:独唱:主人翁 合唱 :旁观者--诗翁 钢琴: 大海 《海韵》 全曲共由五段构成,具有清唱剧性质,慢速开始,逐渐发展,到乐曲的第四段达到全曲的高潮。 充分发挥调性的表现功能,运用d小调和其关系大调F大调交替的手法,其中d小调处旋律、和声突出七声,F大调处则突出五声,用以表现大海的阴郁残暴、诗人的焦虑不安和女郎的飘逸清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段后的钢琴段落,描写女郎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吞没时,频繁运用远关系转调,连串的半音下行。 这一切,在20年代的中国音乐界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新颖的。 在词曲的结合上,赵元任在这首合唱里与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有同样的追求,需要细细品味。 歌曲反映和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带有浓重的伤感情绪。 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 进入30年代后,随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音乐学校的建立,如黄自、马思聪、周淑安 、吴伯安、聂耳、冼星海等一代音乐家相继登上乐坛。 同时随着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抗日的群众歌咏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合唱音乐沿专业音乐教育和群众歌咏活动两条线同时发展的路线发展。 艺术歌曲 冼星海的《茫茫的西伯利亚》(男二部) 《在太行山上》 、《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 江定先的《春晓》(女三部) 贺绿汀的《垦春泥》(无伴奏混声) 黄自的《目连救母》(无伴奏混声) 和《长恨歌》 (大型声乐套曲) 《垦春泥》 1939年 群众歌曲 麦新的《大刀进行曲》 贺绿汀《游击队歌》 1939年,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出现的《生产大合唱》 1943年新秧歌运动出现的《兄妹开荒》 马思聪的三部大合唱为引人注目:《民主》表达国统区对法西斯专政的愤怒 《祖国》和《春天》对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向往。 《抗敌歌》 黄自作词谱曲创作了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1931年(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音乐雄壮有力,充满“大众合力将国保”的爱国主义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敌歌》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合唱团的成立,中国合唱艺术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此时期,群众的合唱活动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合唱歌曲: 50-60年代,出现大量歌唱祖国的歌曲: 〈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毛泽东诗词谱曲5首》、《长征组歌》 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春雨濛濛地下》 《祖国颂》 《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66.2-2018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docx VIP
- 技术服务措施及保障措施方案.docx VIP
-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博营销【文献综述】.doc VIP
- 2021钻床工考试-初级钻床工考试(精选试题).doc VIP
- 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pdf VIP
- (铁总计统〔2017〕177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费用管理的指导意见.pdf VIP
- 深圳新桥街道万丰社区大朗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pdf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创新与实施.docx VIP
- 大航海时代OL陆战技巧学习指南.docx
- 集中式山地光伏电站方阵区直流电缆敷设技术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