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法的起源与形成.pptVIP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法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讲 法的起源、形成、发展: ——中西法律文化在早期起源、形成的途径及发展方式的不同 一、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两条途径:“祀”与“戎” 一是古代部落的祭祀活动; 二是战争,即所谓“刑起于兵”。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礼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戎”→法 我们民族的性格 ? “敬天” “祭祖” 重视血缘亲情 追求上下尊卑和谐有序的中和性格 礼(禮),礼治 祭祀,指对天地鬼神及已故先人的崇拜。 这种崇拜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加以体现的,这就是礼仪(或礼制)。 礼起源于“祀”,继而演变成宗法性的完备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规范,成为治国安邦的社会生活的根本准则。 周公 周公(?—约公元前1090年),姓姬名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辅佐武王之子成王 在此期间“制礼作乐”,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为稳定西周初期政权奠定了基础。 礼,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礼的精神原则, 即所谓礼之本,诸如“忠”、“孝”、“节”、“义”、“仁”、“恕” 等,核心在于“尊尊” 和“亲亲” 二是礼的仪节形式, 即所谓礼之文,有“五礼”、“六礼”和“九礼”之说。 “五礼”:吉、嘉、宾、军、凶。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九礼”: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礼。 礼的实质在于 确立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 等级规范 行为准则 礼的等差性 中国古代法最初主要是刑, “刑起于兵” 《说文解字》:“法,刑也。” 所谓“刑起于兵”——刑最初主要形成于部族之间的征战 (一)史前时期原始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的萌芽 (二)夏商周三代部族之征战与中国古代法的形成 (一)史前时期原始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的萌芽 史前时期(三皇五帝时/国家的萌芽阶段)主要有五个部族: 炎黄族(黄河流域/华夏族/炎黄子孙) 东夷族(淮河流域) 苗蛮族(南方) 西戎族 北狄族 传说中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传说中上古帝王“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二)夏商周三代部族之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习惯法)的形成 上古时期(夏商周),法即刑,刑即法: 禹刑 (核心是肉刑,剕、劓、杀、宫、墨) 汤刑 九刑(西周刑律的统称)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洪范》是夏禹时期所制定的成文刑法典。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即大法。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与禹刑一样,其形式主要是汤王和权臣的命令,如诰、训、誓、征等。(《汤征》、《汤誓》) 《汤誓》是商汤王在攻打夏桀时对臣民发布的法令。 “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赍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周公作《康诰》《酒诰》《梓材》,向康叔交待管治殷商遗民的政策和法律。 《左传·昭公六年》有“周游乱政,而做‘九刑’”的记载。 “九刑”的内容已经失传,一般认为是指刑事九篇,是周公摄政时制订的。 (三)部族征战对中国古代法的影响 其一,法最初只可能被看做是镇压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刑. 其二,因为刑最初许多是由部族首领或国王、权臣所发布的训令等所构成的,所以,刑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军事独裁性和专制性,而缺乏民主性和平等性。 二、“礼法融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特征与发展主线 “礼法融合”—儒家法律文化与法家法律文化的融合 礼法融合的重要侧面是法律与道德的融合 儒家: 人性善(孟子) 教化可行 法家: 性恶(荀子) 严刑不可少 孔子 仁 克己复礼 孟子 性善 王道仁政 荀子 性恶 隆礼重法 礼法融合的进程可分六个阶段 1 礼法融合的萌芽期 春秋战国 2 礼法融合的奠基期 两汉 3 礼法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4 礼法融合的圆熟期 隋唐 5 礼法融合的重构期 宋元明清 6 礼法融合的崩解与超越:清末修律与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礼法融合的进程,可分前后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西汉——隋唐 法律道德化时期 核心人物 董仲舒 战国末期,荀况提出“隆礼重法”的思想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治之经,礼与刑”。 礼律的融合始于汉代 汉武帝时,真正做到了礼法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律”,礼法进一步结合; 唐律——“一准乎礼” 完成历史性的礼法结合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