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侵染性病原之二上传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09-21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 R. PAN 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Ornamental Plant Diseases 潘汝谦 副教授/博士 资源环境学院 植物病理学系 panrq@课件邮箱:panruqian@126.com 登录密码 第2章 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2.1 植物病原真菌 2.2 植物病原细菌和柔膜细菌 2.3 植物病原病毒和类病毒 2.4 植物病原线虫 2.5 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它病原物 2.1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简介 2.1.1 真菌的基本形态 2.1.2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2.1.3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2.1.3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的特点 营养体: 大多数有发达的菌丝体, 菌丝有隔膜, 菌丝常可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子座等组织。 繁殖 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的特点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多数子囊呈棍棒形或圆筒形,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 每个子囊内常含有8个子囊孢子 子囊产于子囊果内或裸生; 子囊果有4种: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和子囊腔。 子囊菌亚门的重要病原菌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外囊菌,引起桃树等植物叶片畸形 白粉菌,引起植物的白粉病 小煤炱菌,引起植物的煤烟病 球壳菌 星裂菌和柔膜菌等 外囊菌属Taphrina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营养体和繁殖体大都生长在植物寄主表面,菌丝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汲取营养。 无性繁殖极强,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串生或者单生于分生孢子梗上。 有性繁殖产生闭囊壳。 闭囊壳外壁着生有不同形状的附属丝,囊内有1至多个子囊。 附属丝的形态和子囊的数目是白粉菌分类的依据。 白粉菌寄生在植物寄主的表面,菌丝形成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汲取营养。 白粉菌的生殖: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闭囊壳。 白粉菌目的特点 都是活养生物, 寄生在植物的叶片、嫩梢、化器和果实上。 由于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植物体表,外观呈白粉状,故称白粉病。 分7个不同的属。 白粉菌目的7个不同属 无性态的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 附属丝不发达,较短闭囊壳内含有多个子囊。 代表:禾本科植物白粉病(B. graminis)。 白粉病: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植物体表,呈白粉状 小煤炱目(Meliolales) 小煤炱目真菌的性状: 菌体寄生在植物体的表面,子囊果为闭囊壳类型; 菌丝体及闭囊壳均为暗色,类似煤烟,故称煤烟病或煤污病(sooty mold) 煤烟病:在病部铺满黑色的霉状物 sooty molds: a superficial, black growth of mycelium forming a film or crust on plant parts 球壳菌目(Sphaeriales) 子囊果为子囊壳 许多球壳菌有发达的分生孢子阶段 观赏植物重要的病原菌: 小丛壳属(Glomerella) 黑腐皮壳属(Valsa)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赤霉属(Gibberella) 丛赤壳属(Nectria) 引起叶斑、果腐、枝干(茎)烂皮和根腐等症状。常见的有山茶、兰花等的炭疽病、杨树腐烂病等 炭疽病:黑色的凹陷的枯斑 anthracnose: black and sunken lesions 炭疽病,意谓变黑或黑化 是叶片、茎干和果实的病害,典型的症状是黑色的病斑或者凹陷的、边缘稍隆起的坏死斑。 炭疽病也可以导致嫩枝的枯枝。 在果实的感染中,炭疽病是典型的潜伏侵染病害。 星裂菌目Phacidiales和柔膜菌目Heletiales 子囊果均为子囊盘 星裂菌目 斑痣盘菌属(Rhytisma),槭树和柳树植物黑痣病 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松属植物落针病 柔膜菌目 双壳菌属(Diplocarpon),引起月季黑斑病 核盘菌属(Sclerotinia),引起花卉和树木菌核病 斑痣盘菌属(Rhytisma)引致黑痣病 散斑壳属(Lophodermium)引致松属植物落针病 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 rosae 菌核病:白色、绒毛状霉状物和黑色菌核 Sclerotinia diseases 担子菌亚门及所致病害的特点 担子菌是最高级的真菌 菌丝体发达,有隔膜;单核的初生菌丝、双核的次生菌丝,双核菌丝还可形成锁状联合 无性繁殖:除锈菌和少数黑粉菌产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