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充血 和瘀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 含血量异常增加。 一、 充血(动 脉 性 充 血) 概念: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 原因:能引起细动脉扩张的任何原因. 生理性:最常见 病理性:炎症反应的早期 减压后充血 后果:多为暂时性,去除病因,即恢复正常,因而影响小。 二、静 脉 性 充 血(瘀血) 概念: 局部器官和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瘀积于小静脉和毛细管内 称静脉性充血,简称瘀血(congestion)。 (一)产生原因: 1.静脉受压 如:妊娠晚期子宫、肿瘤、炎性包块的压迫、肠套叠、肠扭转等 (二)病理变化 眼观:器官或局部组织肿胀、暗红、在 体表可有紫绀,局部温度下降, 代谢功能低下。 镜下: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 液, 可有组织水肿或出血。 (三)瘀血后果 取决于瘀血的范围、器官、速度、 程度及有无侧枝循环的建立。 主要脏器的瘀血性病理变化举例 慢性肺瘀血 原因:见于左心衰竭肺静脉回流障碍。 特点:瘀血早期,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可有红细胞漏出。 心衰细胞: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为含铁血黄素颗粒,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在心衰时出现,故称之。 慢性肝瘀血 如瘀血时间更久,小叶中央部有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外延伸,使肝质地变硬,形成瘀血性肝硬变。 第二节 出 血 (hemorrhage) 一、概念: 血液自心、血管内流出 称为出血。 二、分类: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心、血管壁的破裂而致。 见于心血管壁的外伤、病变、 炎症或肿瘤等。 二) 漏 出 性 出 血: 是由于小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而致。 原因:1、血管壁损害; 2、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 3、凝血机制的异常等。 三、 病理变化: 可形成: 体腔积血、血肿、淤点、淤斑、 呕血、鼻衄、咯血、血便、血尿、组织含铁血黄素沉积。 体腔积血: 血液积蓄于体腔内者, 血肿: 血液积蓄组织内,量大时可形成 血肿 鼻衄: 鼻粘膜出血排出体外, 咯血: 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 呕血: 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 血便: 血液经肛门排出。 血尿: 泌尿道出血随尿排出。 淤点: 皮肤、粘膜、浆膜的少量出 血形成的较小的出血灶。 淤斑: 皮肤、粘膜浆膜的较大的出 血灶。 四、结局: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速度、部位等。 1)少量出血?可完全吸收 2)较大出血灶?纤维包裹或机化 3)急性大出血(达总量的20%-25%) ?出血性休克 4)脑干出血或心脏破裂?猝死 5)脑内囊出血?对侧肢体偏瘫及感觉 障碍 6)长期慢性少量出血?贫血 第三节 血 栓 形 成(thrombosis) 概念: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份凝集成固体团块的过程为血栓形成。其所形成的固体团块叫血栓。 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内源性 外源性 X Xa 组织因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一、血 栓 形 成 的 条 件 心血管内膜受损 血流状态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加 (一)心 血 管 内 膜 损 伤 内膜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 1.促使血小板粘集于局部 (黏附反应、释放反应、粘集反应) 2.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心血管内膜损伤是心脏和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风湿性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创伤或炎症动静脉,缺氧感染等) (二)血 流 状 态 改 变 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血液层流状态改变使血小板易与内 皮接触; 2. 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增加,有利于启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三)血 液 凝 固 性 增 加 1、获得性高凝状态 1.血小板增多或粘性增加,如手 术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