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位置检测装置-脉冲编码器 光栅
第三节 脉冲编码器 光栅 * 脉冲编码器是一种旋转式脉冲发生器,能把机械转角变成电脉冲,是数控机床上使用很广泛的位置检测装置。脉冲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与绝对式两类。 从产生元件上分,脉冲编码器有光电式、接触式、电磁感应式三种,从精度和可靠性来看,光电式较好,数控机床上主要使用的是光电式脉冲编码器。 型号用 脉冲数/转(p/r)分,常用的2000,2500,3000p/r, 现在有10万p/r以上的产品。 它可以用于角度检测,也可用于速度检测。通常它与电机做成一体,或安装在非轴伸端。 a) b) 一、绝对式编码器 绝对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码道: 测量电路: 扇区: 分辨率: 由图可以看出,码道的圈数就是二进制的位数,且高位在内,低位在外。其分辨角θ=360o/24=22.5o, 若是n位二进制码盘,就有n圈码道, 分辨角θ=360o/2n, 码盘位数越大,所能分辨的角度越小,测量精度越高。若要提高分辨力,就必须增多码道,即二进制位数增多。 目前接触式码盘一般可以做到9位二进制,光电式码盘可以做到18位二进制。 四位二进制码盘非单值性误差 自然码盘的缺点及格莱码盘 用二进制代码做的码盘,如果电刷安装不准,会使得个别电刷错位,而出现很大的数值误差。 为消除这种误差,可采用葛莱码盘。 图5-13为葛莱码盘,其各码道的数码不同时改变,任何两个相邻数码间只有一位是变化的,每次只切换一位数,把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二进制码转换成葛莱码的法则是:将二进制码右移一位并舍去末位的数码,再与二进制数码作不进位加法,结果即为葛莱码。 图5-13 葛莱码盘 例如,二进制码1101对应的葛莱码为1011,其演算过程如下: 1101 (二进制码) 1101(不进位相加,舍去末位) 1011 (葛莱码) 二、增量式脉冲编码器 光电式脉冲编码器通常与电机做在一起,或者安装在电机非轴伸端,电动机可直接与滚珠丝杠相连,或通过减速比为i的减速齿轮,然后与滚珠丝杠相连,那么每个脉冲对应机床工作台移动的距离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δ —脉冲当量(mm/脉冲); S—滚珠丝杠的导程(mm); i—减速齿轮的减速比; M—脉冲编码器每转的脉冲数(p/r)。 i 1个脉冲(θ) -----------------------------------------δ mm M个脉冲(360o,1转)—M/i个脉冲(1 /i转)---- S×1 /i mm 推导: 光电盘是用玻璃材料研磨抛光制成,玻璃表面在真空中镀上一层不透光的铬,然后用照相腐蚀法在上面制成向心透光窄缝。透光窄缝在圆周上等分,其数量从几百条到几千条不等。圆盘也用玻璃材料研磨抛光制成,其透光窄缝为两条,每一条后面安装有一只光电元件。光电盘与工作轴连在一起 ,光电盘转动时,每转过一个缝隙就发生一次光线的明暗变化,光电元件把通过光电盘和圆盘射来的忽明忽暗的光信号转换为近似正弦波的电信号,经过整形、放大、和微分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通过记录脉冲的数目,就可以测出转角。测出脉冲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脉冲的数目,就可以求出速度。 光电式脉冲编码器,它由光源、聚光镜、光电盘、圆盘、光电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组成(如图)。 电流 A B 节距 ωt A1 B1 900 图5-15 脉冲编码器输出波形 为了判断旋转方向,圆盘的两个窄缝距离彼此错开1/4节距,使两个光电元件输出信号相位差900。如图5-15所示,A、B信号为具有900相位差的正弦波,经放大和整形变为方波A1、B1。 设A相比B相超前时为正方向旋转,则B相超前A相就是负方向旋转,利用A相与B相的相位关系可以判别旋转方向。此外,在光电盘的里圈不透光圆环上还刻有一条透光条纹,用以产生每转一个的零位脉冲信号,它是轴旋转一周在固定位置上产生一个脉冲。 在数控机床上,光电脉冲编码器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用在数字比较伺服系统中,将位置检测信号反馈给CNC装置。 图示为辨向环节框图和波形图。脉冲编码器输出的交变信号 A, ā,B B , 经过差分驱动和差分接收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