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感觉及知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心理学 第三节 感觉与知觉 张荣华 iedu@163.com 问题 外界信息=== 心理体验(How)? 碧绿的草坪(唯心 Vs. 唯物) 感觉是否反映物理刺激强度? 游泳池的水凉吗? 本节概要: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感觉概述 一、感觉概念 (一)内涵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作用: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3.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或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限。或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成反比的关系。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感受性的大小是以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韦伯定律 (Weber Law)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呈正比关系 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不能在连续意义上比较不同的心理量 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 视觉(亮度) 1/60 动觉(重量) 1/60 痛觉(皮肤灼痛) 1/30 听觉(音调) 1/10 触觉(皮肤压力) 1/7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1/4 味觉(盐咸味) 1/3 费希纳定律 心理量与物理量为对数关系 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所引起的心理强度按照算术级数增长。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如:明适应、暗适应现象。 视觉适应: ①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②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感觉现象 (二)感觉后象 当外界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然留存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感觉后象。 后像: ①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意犹未尽的甜感 ②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吃完奶糖再吃水果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同时对比(同时产生两种感觉所形成的对比) 2、相继对比(先后产生两种感觉所形成的对比) 联觉 某种刺激引起某种感觉,并且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联觉。如黑色看起来觉得沉闷、压抑。所形成的对比) 红色温暖,蓝色清凉, 饭店的装修多用暖色调 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波(即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视觉缺陷 色弱: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 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和局部色盲(如,红绿色盲) 味蕾分布 第二单元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 1、定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产生 (二)什么是知觉? 1、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感觉的特点 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2、反映的是事物某一具体的特性(个别属性) 3、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知觉的特点 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2、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3、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 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的有机结合。 2、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而知觉受人的各种主观意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知觉的选择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selectivity of perception) 理解: 1.知觉过程即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 2.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3.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赖的和互换的。 4.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列中。 5.知觉的选择性可以根据活动的要求来增强或减弱。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对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