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的鉴定.docxVIP

基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的鉴定.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的鉴定    【论文关键词】:水稻;褐飞虱;虫害抗性  【论文摘要】: 病虫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是重要的课题。水稻又是单子叶禾本科的模式植物,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水稻的研究必将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其它粮食作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水稻种植和经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为世界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食物。在世界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急剧膨胀的时代,研究开发高产优质水稻,解决人口和粮食供应的矛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是重要的课题。水稻又是单子叶禾本科的模式植物,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水稻的研究必将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其它粮食作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1.褐飞虱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褐飞虱又称稻褐飞虱,食性单一,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是亚洲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为害严重时引起飞虱火烧,造成颗粒无收。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生长周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暗褐色或淡褐色。长翅型翅长超过腹部,雌虫体长4-5 mm,体大色浅;雄虫体长3.6-4 mm,体小色深。短翅型翅短于腹部,雌虫体肥大,长3.5-4 mm;雄虫体瘦小,长2-2.5 mm,腹末呈喇叭状。卵为香蕉形,长约0.8 mm,常排列成串。若虫与成虫相似,共五龄,初孵时淡黄白色,后变为褐色,五龄若虫体长约3.2 mm。稻褐飞虱有喜爱温湿的特性,它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 ℃,高于30 ℃或低于20 ℃时对成虫繁殖、若虫的孵化和生存率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一般初夏不热、晚秋不凉时节最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相对湿度80%以上才适合褐飞虱的生长发育。    2.褐飞虱的防治与育种     现有的防治褐飞虱的方法主要有:   (1) 农业防治。主要有选用高产抗虫良种;重视改善栽培措施;生产上合理布局;同时饲养和保护好褐飞虱的天敌。   (2) 农药防治。由于农药潜在的危害性,主要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来进行防治。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农药在害虫防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害虫很快演变生出抗药品种,使得杀虫剂失效,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化学防治来进行害虫治理[8]。通过加大用药量来缓解的同时,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农药中毒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化学农药作用方式的非特异性,造成了包括害虫天敌在内的非防治对象生物毁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造成更为深入的隐患,而且容易诱导害虫的大面积爆发。国际水稻所(IRRI)的调查表明,1974-1979年间褐飞虱在菲律宾等地的大量为害,实际上是大量使用抗虫剂所诱导的,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褐飞虱天敌的死亡和褐飞虱生育力的提高,从而引发了褐飞虱的突发。因此,褐飞虱生物控制的研究自80年代中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把栽培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综合起来的害虫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方法再度得到人们的认可。生物防治大体有三种策略:生物杀虫剂、生态防治和培育抗虫品种。   生物杀虫剂主要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制剂,早在30年代就开始使用,但是由于其作用时间短,生产成本高,至今未能完全取代化学农药,在世界农药市场生物杀虫剂的比例不足5%。生态防治仅能控制害虫不能成灾,但仍有部分农作物受害,而且生态防治受许多因素制约,不易控制。   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抗虫品种的培育上。传统的育种方法由于周期长,能够成功利用的遗传资源有限,对抗虫机制的了解不甚明确,害虫新生物型的发展导致抗虫性不稳定等原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抗虫品种的改良和培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抗虫基因(包括来源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转入需要改良的作物品种中,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稳定抗虫性,培育出抗虫品种;二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鉴定出植物界中自身生理代谢过程应用的特异性抗虫基因,或者从相应的农作物野生品种中寻找抗虫基因,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技术培育优良抗虫品种,或者克隆该基因做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3.筛选鉴定新的稳定的抗褐飞虱水稻     目前认为,利用抗褐飞虱基因,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在生产中应用是褐飞虱综合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栽种的水稻品种即使只带有中等水平的抗性基因,也足以将褐飞虱的群体控制在造成危害的水平以下。然而,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能力很强,能产生为害原有抗虫品种的新致害性种群,使抗虫品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遭淘汰。大量研究表明,抗褐飞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