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习惯法的变迁.docxVIP

简论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习惯法的变迁.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习惯法的变迁

简论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习惯法的变迁  论文摘要 生活在具有独特人居环境中白马藏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天地统一、和谐自足的习惯法则,长期以来一直被很好地遵守。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白马藏族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原有的习惯法则也随之变化。  论文关键词 白马藏族 习惯法 人居环境  在甘肃四川交界的陇南平武一代,居住着一支原始而独特民族——白马藏族。从族源上考究,有人认为他们是氐族的后裔,有人认为他们是古羌族的后代,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藏族人。尽管他们在语言、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是别具一格,自成体系,但在本文中,作者把它统一称为白马藏族,而不去严格的区别他们的族属,正如著名学者 Sutton 所说:“文化与认同不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和关联,二者是可以分开的两个独立存在的因素。相同文化的地方与民族的认同并非必然一致。” 民族认同可以是国家构建的,也可以是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互动的相互比较中获得的,也可能是对于共同族源记忆和认定中得到承认。解放初在民族身份认定中,专家识别和国家认定它为白马藏族。不可否认,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规则,规则从来就有。白马藏族人在这个具有独特人居环境的民族走廊中长期生存,形成了一套属于本民族的古老习惯法则,然而,这套习惯法则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习惯法,作为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照某些社会权威和组织,由人们普遍遵守的民间习惯,长期存在于少数民族社会中,是出于维护生产和生活需要而约定俗成的。它的形成通常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途径也是多方面的。白马藏族的习惯法虽然具有自身特色,但多是以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原始信仰为基础,依赖于特殊的人居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习惯法则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 地形、气候规制下生产互助的生存法则  白马藏族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东端大岷山山脉的白水江、培江流域的高山峡谷之中,该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白马藏族带来自足自给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便。该区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资源优越,水资源及其丰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质结构复杂,地表起伏大,岩石裸露,白东向西呈亚热带丘陵区向高山峻岭、深山峡谷区分布,正是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此区域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动植物资源、农林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另外,复杂的地形和山大沟深的地貌特征,使得地质灾害和气象气候灾害非常频繁,交通极其不便,与外界的交流较少。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经常地、无所不在的影响着白马藏族人的生理、心理、气质、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也阐述道:“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这种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促使族群成员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自然灾害,应对生产困难。例如,在农忙时节,自马人会集中全寨人力物力,依次犁耙和耕种全部土地;放牧也是将全寨牲畜聚集起来,轮流放养,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祭祀活动,也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参加。时至今日,部分未受现代文化冲击的白马村寨,仍然保存着原始氏族部落的自由、平等和公有制。柴山、晒场、草地和神山等一些重要的生活资源仍为公有。而整个寨子的利益是整体的、共存的。当人们在从事某种具体的物质生产活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造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这种“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以后,公路修成通车,家庭联产承包制推行到白马藏族地区,外出务工和旅游业的开发等新鲜事物一步一步的改变了白马藏族人生产互助的习惯准则,利益开始分化,逐渐以小家庭结构代替之前的大家族乃至整个村寨。通过不同的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尤其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村民们为了争抢客源,出现了相互压价的情况。部分经营有方,善于笼络客户的村民,其收入往往大大多于经营手段平平的村民,逐渐出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原本处于同一水平的生活,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进而,原始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性也就随之改变,在交往中自然呈现强势和弱势之分。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团结互助观念逐渐淡薄。同时,在白马村寨之间,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的资源和政府支持,也出现了清明歌会之争和白马寨门之争,更加加剧了白马族内部的分化。  二、生存、历史影响下和谐天然的宗教习俗  白马藏族不信仰藏传佛教,而是崇拜自然神灵,包括天神、日神、月神、山神、地神、树神、水神等等,其中山神最受推崇,认为是白马藏族人的保护神。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