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科学社为统一科技译名而进行的工作论文.doc
我国科学社为统一科技译名而进行的工作论文
近现代科技诞生于西方,在其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必须解决译名统一问题,即减少、消除科技术语(通常称作“科学名词”或“名词”)中文译名混乱的现象。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因为科技术语中文译名(简称科技译名)的规范和统一能推动科技知识的传播,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民国以前,虽然不少组织从事了审查编订科学名词的工作.freel旧作“钛”,他改订为“鉯”,“以合Y字之音,且示其与镱(Ytterium)有同产之关系焉”。作者在此文中提出了83个元素译名,供科学社暂时使用。
1920年,任鸿隽又发表《无机化学命名商榷》15 一文。作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化学元素翻译方法,他指出:我国旧用元素译名之法,不外三类,(1)旧有之物,沿用本名。如金、银。(2)因其特性而予以名。如H为轻,O为养。(3)因其符号之音而造新字,如Na为钠。作者还指出三类方法各有缺点,(1)法缺点是:若不仔细考证,就会造成名实不符。如砒为As之化合物,不可以名元素As。(2)法缺点是:作为元素名称的字(轻、养)易与不作为元素名称的字(轻、养)相混。(3)法缺点是:由于我国同音字多,方音略异,难免产生一音数字之弊。他这些见解是很正确的。任鸿隽在文中所说的三类方法也就是:使用固有名称、译意、造字(还有译音的成分)。
鉴于当时化学译名分歧严重,如As的译名有“砷”和“砒”、Si的译名有“硅”和“矽”,在此文中,作者还呼吁人们统一译名,不要固执己见。
同年,梁国常发表《有机化学命名刍议》16 一文。作者把历来翻译科技术语的方法归纳为三种:译音、译意、造字。他认为译音产生的译名不能望文生义且不便记忆,译意产生的译名便于表达意义却很难找到适当的字,“惟有新造字,注重于科学之意义,兼顾于说文之解释,明瞭简当,法至善也”。
当时有机化学译名造字派和不造字派争论颇为激烈。虞和钦、张修敏等主张不造新字。我们现在称“CH,4”为“甲烷”,“烷”是新造字。虞和钦称“CH,4”为“一炭矫质”,张修敏称“CH,4”为“壹炭轻”。17 梁国常则主张造新字,他称“CH,4”为“巰”(读为充一)。他在文中指出:“窃考我国译名之进步,每常经过译音、译意、造字三者之阶级。现无机化学译名,凡有不适用古字之处,均造新字以代之,故已进于造字之境矣。而有机化学译名,尚滥觞于译音译意之间。盖有机化学名辞,至称繁颐,更非造字,难得有成。”虽然造字法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里运用得比较成功,但作者对造字法的过分褒扬,是有失公允的。
1923年,翁文灏发表《地质时代译名考》18 一文。作者考察了当时关于地质时代的译名,发现我国译名异乱纷呈,而日本译名却是较为统一。为什么中日两国会有如此大的分别?他认为原因就在于日本译者著者能注意和前人译名保持一致,而我国译者著者则各译各的。因此,为了统一译名,他提出科技术语的翻译要“从先从众”:“以愚所见,新名之创,当慎之于始。既已创立,既已通行,而中途改易,则继我而作者,后之视今,又岂异于今之视昔。转辗纷更,将无已时。与其出奇制胜,致统一之难期,不如因利仍便,庶称谓之一贯。”
他特地指出,李仲揆(即李四光)所创译名“葭蓬”(Carboniferous),虽然音义兼备,较有理由。但由于已经有了相应的译名,故应该沿用旧译名,而不该创制新译名。
翁文灏的文章为李仲揆所注意。1924年,李仲揆发表《几个普通地层学名词之商榷》19 一文。作者赞成翁文灏提出的科技术语翻译要“从先从众”的观点,同时指出:译名问题有修改之必要,从先从众为通法,修改为特例。在此文中,李仲揆认为重要的翻译方法有两个:标记法(译音法)和会意法(译意法)。
针对翁文灏的看法,李仲揆在文中认为Carboniferous应译为“葭蓬纪”,而不应译为“石炭纪”,原因之一是世界上产石炭的时期,不限于石炭纪。他指明使用“葭蓬纪”的理由有二:“一则求与原音相符,一则以示当时植物繁盛之象”。
1926年,秉志发表《中文之双名制》20 一文,作者认为所有生物的属名及种名要以中文原有字为宜,不可另造新字。当时有人说属名种名,可纯用西文,即采用各国通用的拉丁文,以求一律,不必再创中名。秉志驳斥了这种看法:“此乃无国家精神者之言也。门、纲、目、科等,皆有中名,属种二者,岂可缺乎?科学倘能在中国发达,中国之人宜用中文之名词。为中国人士计,为中国文化计,岂可舍本国之文字,而纯用他国之古文乎?中国科学家尽可博通欧洲文字,要不宜于科学上舍本国文字而不用也。”在当时我国科技落后的情况下,秉志这种观点是很准确的,因为若不这样,科学就不能讲中国话,这又将导致科学不能本土化。
1933年,翁为发表《译事臆语》21 一文,作者强调,审订名词时,要重视前人译名,即“前人所订,宜广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结构加工制作方案 (2).doc VIP
- 检验科病例讨论PPT课件.pptx VIP
- SIMATIC WINCC V7.5使用C脚本通过画面结合结构变量实现多个电机的控制功能.docx VIP
- PS液压盘式刹车零件图册.pdf VIP
- bim实施管理标准(深圳).pdf VIP
- (高清版)DB41∕T 1993-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理规范.pdf VIP
- 中国当代文学完整课件.ppt VIP
- 眼睑痉挛残疾指数、Jankovic、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颅颈肌张力障碍问卷、嗓音障碍指数.docx VIP
-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长乐六里志.pdf
- 淮南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2024.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