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头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头韵

第三章 《广韵》音系 第一节 《广韵》以前的韵书 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 魏代:李登《声类》(我国最早的韵书) 西晋:吕静《韵集》 南北朝:李概《音谱》四卷; 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 ; 阳休之《韵略》一卷;周思言《音略》; 杜台卿《韵略》(以上所列韵书均亡佚)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撰的《切韵》。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其编写体例、审韵 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定,陆 法言执笔。 《切韵》的编写目的有二: 1、为研究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 2、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 根据前一个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北异同,本着从 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因此全 书分韵有193个之多。从后一个目的出发,该书允许诗人 作诗时将某些音色接近的韵合并使用。 由于《切韵》撰者名高,审音精确,权威性强,《切 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便失去市场,湮没无闻。《切 韵》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 物。 到了唐代,《切韵》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 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 多,其中主要有: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孙愐《唐韵》 李舟《切韵》 可惜的是,《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 失传了,今天所能看到的是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窟、 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发现的,且大多都是残卷。周祖谟 集结、中华书局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一书将这些出 土韵书分作七类: 1、陆法言《切韵》传写本。简称“切一”。 2、笺注本《切韵》。唐高宗时长孙讷言以陆氏《切韵》为底本,依据《说文》笺注形体异同或增广义训的写本。 其中包括的两种《切韵》残卷分别简称切二、切三。 3、增训加字本《切韵》。作者不可考。其特点是增修,或增训,或增字,取材范围较广,不限于《说文》。 4、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特点是收字大增,每字下都有训解,且详载异体,反映了唐代韵书发展的一种重要变化。这一类包括两种写本,一种出自敦煌,一般称敦煌本王韵,简称王一;另一种出自故宫,一般称宋(明初宋濂)跋本王韵,简称王三。 5、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出自故宫,通称项(明末项子京)跋本王韵或内府本王韵,简称王二。 6、《唐韵》写本 包括《唐韵?序》一种和《唐韵》传写本两种。《唐韵》传写本中一种为清末蒋斧所藏,一般称蒋斧本《唐韵》。 7、五代本韵书 以上这些韵书,除了出自故宫的两种《刊谬补缺切韵》和 蒋斧本《唐韵》,其余均出自敦煌莫高窟和新疆吐鲁番地 带。出自敦煌的,在1907至1908年被英人斯坦因、法人伯 希和掠走。斯坦因掠去的现藏于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伯希 和的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出自吐鲁番的,1902年被德 人列考克劫走,现藏于柏林普鲁士学士院。 对这些流落韵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有: 1921年,王国维将伦敦藏《切韵》残卷(切一、二、三 )根据照片抄录印行。 1925年,刘复将从巴黎抄回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王一),和两种《切韵》序文编入《敦煌掇琐》。 1936年,刘复、罗常培将所见九种《切韵》《唐韵》残卷和《广韵》汇编为《十韵汇编》。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从前在国外摹录的27种唐五代韵书编辑为《瀛涯敦煌韵辑》出版。 1983年,周祖谟编辑、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唐五代韵书集存》,收录从1945年收集、摹录、编辑的韵书材料,材料最完备。 第二节 《广韵》的产生和版本 自《切韵》产生后,产生了诸多对该书的增订本,到北 宋初年,陈彭年、邱雍等人根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 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 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大宋重修广 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韵书,是《切韵》 最重要的增订本。 《广韵》距《切韵》成书时间已经有400年,但其语音 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属《切韵》系统的韵书 ,只是收字大为增加,比《切韵》增加1万余字。此外, 《广韵》分韵206韵,比《切韵》多出13韵,这是分韵粗 细宽严的问题,并非语音系统的变化。《广韵》成书于宋 代,但它反映的不是宋代语音系统,而是隋唐语音。 《广韵》撰成后,大量流行,《切韵》及唐人的各种增订 本逐渐销声匿迹逐渐失传,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始终未见 到《切韵》。由于《广韵》未注明撰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