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扁蛾20176.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蔗扁蛾20176

蔗扁蛾 名称及分类地位 学名 Opogona sacchari(Bojer) 异名Alucita sacchari Bojer Opogona subcervinella(Walker) 英文名 banana moth 分类地位 鳞翅目 辉蛾科 扁蛾属 地理分布与传播蔓延 国外主要分布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国内分布于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的10多个省(区、市)。我国北方主要在设施内观赏植物上发生危害。 原产于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Bojer(1856)报道,蔗扁蛾最早在毛里求斯(Mauritius)发现。 后来传播至欧洲、中美洲和南美的巴西,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到北美,成为当地香蕉、甘蔗、巴西木和发财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蔗扁蛾的研究和查治工作,许多国家都相继把它列入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至于蔗扁蛾是何时何处侵入我国的,目前尚未定论,据推测,蔗扁蛾可能是在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大量从国外引进观赏植物巴西木而入侵。 寄主与危害 根据原产地寄主植物种类记载,蔗扁蛾的寄主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危害龙舌兰科、木棉科、棕搁科、禾本科等植物和农作物。迄今为止,己发现该虫取食28科、96种或变种植物,其中有11种植物是在广东首次发现的(张古忍等,1998),如甘蔗、香蕉、玉米和某些果树、花卉很有可能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巴西木和发财树受害更严重。 巴西木和发财树被害状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黄灰色,体长 7.4~10 mm ,展翅 20~26 cm ,雄虫略小,前翅深棕色,中室端部和后缘各有一黑色斑点。前翅后缘有毛束翘起如鸡尾状,雌虫前翅基部有一黑细线,可达翅中部。后翅黄褐色,后缘有长毛。后足长,超出翅端部,后足胫节具长毛,上有两对距。腹部腹面有两排灰色斑点。停息时,触角前伸。飞翔能力弱,爬行速度快,形似蜚蠊,并可做短距离跳跃。 2、卵:淡黄色,卵圆形,长 0.5~0.7 mm ,宽 0.3~0.4 mm ,卵壳密布小刻点及五或六边形的网纹。卵多产在未展开的叶和茎上,单粒散产,或成堆成片,数十至百粒以上。 3、幼虫:乳白色。低龄幼虫近透明,高龄幼虫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 20~30 mm ,体宽约 2.3~3 mm ,头红褐色,胸部和腹部各节背部均有 4 个毛片,矩形,前 2 后排成 2 排,各节侧面分别有 4 个小毛片,腹足 5 对,第 3~6 节的腹足趾钩呈二横带,趾钩单序,第 10 节的一对臀足趾钩呈单横带排列 4、蛹及茧:长 14~20 mm,宽约 4 mm ,亮褐色,背面暗红褐色而腹面淡褐色,首尾两端多呈黑色。头顶具三角形粗壮而坚硬的额突(羽化前破茧用),背面 4~8 腹节近基部各有一横列小刺突(羽化时用于在茧里向前移动)。蛹尾端具一对向上钩弯的粗大臀棘固定在茧上,成虫羽化后,蛹壳半露不脱落。 蔗扁蛾成虫、卵、幼虫、蛹 蔗扁蛾成虫、幼虫、巴西木被害状 成虫、幼虫、被 害 状 发生规律及习性 在北京一年发生3~4代,广州6~8个世代;以幼虫在温室盆栽寄主花木的盆土中越冬,但若温度适合,冬季仍可继续危害。第一代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成虫行动活跃,爬行迅速,善钻缝隙,有强的负趋光性和夜出性,交尾后产卵于寄主的茎或尚未展开的叶片上。在25 ℃下利用不同寄主在室内饲养,各世代历期差异显著,其中在马铃薯上为59.4d、甘薯上为71.2d、发财树上为76.7d、甘蔗上为79.4d。 蔗扁蛾的卵历期短则4d,长的可达 9d ,大都为6~7d。幼虫可分为7龄。一龄期为4d,二、三龄期最长5d ,最短3d ;四龄期以 5~6 d为主,五龄期以7~9d 为主;六龄期以13~16d为主;七龄期以14~16d为主。老熟幼虫一般结茧化蛹,幼虫结茧化蛹的时间约需 3~4d才能完成;蛹历期一般10~24d,以13~17d 居多;成虫在羽化前,头胸部露出茧外,约1d 后羽化;在25 ℃条件下,羽化率82.35%。 蔗扁蛾的卵散产或块产,取食不同寄主的雌虫平均产卵量有明显差异,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马铃薯604粒、甘薯361粒、发财树171粒。 传播途径 各虫态随寄主植物的调运作云距离传播。 检疫与处理措施 1、加强检疫 寄主虽然很多,但目前在我国 主要还是集中在巴西木、发财树等园艺植物上,其它寄主虽已有扩散,但还出处于零星发生期。所以对其严格检查。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检疫处理措施予以杀灭。 2、利用性诱剂对蔗扁蛾进行监测。 3、化学防治 ⑴熏杀法:将带虫巴西木放入塑料薄膜密封的装置内,用磷化铝片剂5~10g/m3的剂量熏蒸24h,蔗扁蛾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或用布条蘸80%敌敌畏熏100倍液悬挂熏杀。 ⑵浸泡法: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00倍液浸泡巴西木5min后晒干再植入土中,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文档评论(0)

quechui388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