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pdfVIP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教育 考试 2o11年第4期 ●科举学丛谈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贾 峰 摘 要:“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 冯、凌二人在 “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 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条件之一;二、科举制不断完善的同时,科举考试有 规律可寻;三、积德行善者中进士;四、科名前定。冯、凌二人将对科举取士的态度融入拟话本中,对 科举取士制度进行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科举制的担忧,同时还对士子进行了劝诫。研究 “三言二拍”,对研究明代社会的科举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科举;进士考试;三言二拍 科举制始于隋,确立于唐 ,经过宋元时期的发 士考试。剩下的57人,有 3人依靠异人的帮助,中了 展,到明代以朱元璋确立八股取士为标志,达到鼎 进士;有2人做好事积了阴功中进士,1人因为做了 盛。钱穆认为 “中国历史上真正可以称之为科举制 亏心事损了阴德,被压了一科后中进士;有8人依靠 度的只有明朝。挤到独木桥上也只有明朝。从僧侣贵 他人的赏识推荐加上 自身的努力,中了进士;剩下的 族到平民的转变(即变为以科举人仕的知识分子)只 43人凭借 自身的才华中了进士。可见,在拟话本中, 有明代出现。”I【】明代科举具有较强代表性,研究明 冯、凌二位作者都认为科举高中进士要考 自身的才 代科举制,对我们研究整个科举制的形态具有重要 华和努力。 意义。“三言二拍”作为冯梦龙、凌漾初二人编纂的 “三言二拍”中对进士考试内容并没有详细的描 白话小说集 ,其中包含大量宋元以来科举取士的内 述。唯一涉及进士考试内容的是 老《门生三世报恩》 容。这些科举取士的内容,对我们研究明代科举制 中鲜于同的考试。鲜于同本无中进士可能,却因为考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官蒯遇时私心作祟,欲取青年人,机缘巧合之下,偏 偏数次取中了年老的鲜于同,直至鲜于同中了进士。 一 、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 从鲜于同参加科举考试的内容来看,拟话本中 “三言二拍”中55篇拟话本的人话或正话中涉 的科举考试与现实中并无不同。他中进士的原因可 及到进士形象,其中有明确交代进士出身者共82 以归纳为三:其一,数十年笔耕不辍的积累,自身才 人。因苏轼在 警《世通言》卷三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华横溢;其二,考官蒯遇时私心作祟,让他有机可乘, 和 《喻世明言》卷三十 《明悟禅师赶五戒》中前后出现 钻了空子;其三,机缘巧合,作者的有意安排。如果没 了两次。所以,“三言二拍”中真正有交代进士来源 有作者的刻意安排,鲜于同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秀才, 者共81人。其中9人出自入话 ,72人出自正话。81 很可能像冯、凌二位作者一样,一辈子与科举功名无 人中有 24人在拟话本中一出现就是进士,未参加进 缘。这也是现实中的科举与拟话本中科举的不同之 作者简介:贾峰,男,安徽阜阳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漳州363000) ·38 · 万方数据 贾 峰 :”三 言 二 拍 ”中 的 进 士 考 试 与 明 代 进 士 考 试 之 比 较 处:拟话本中的科举取士可以按照作者的意愿随意 即隶属中央的国子监又称太学 ,隶属地方的府、州、 安排,现实的科举却没有走错了重来一次的机会。 县儒学,以及乡村的社学。三级考试有两个组成部 从话本中55个参加科举的进士身上,可以归纳 分。第一个三级考试为童子试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