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志愿者故事参考模板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1、志愿者故事参考模板    杨永康事迹材料 ——为了百万分之一的缘分 2013年10月4日,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在官方致辞中感谢“马来西亚人杨永康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中国安徽一名7岁孩子的生命”。主席强调中国“不会忘记”的马来西亚人杨永康,是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的一名医生。 杨永康,男,1977年生人,华裔马来西亚籍。自幼立志为医,在马来西亚读完四年制生物医学本科。遂留学中国天津医科大学重读5年制临床本科,2006年被保送至上海同济大学攻读外科硕士,实现他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早在2004年,杨永康就读天津医科大学组织义务献血,曾在马来西亚有过多次献血经历的杨永康主动报名。献血那天,中华骨髓库正在学校里招募志愿者,医学生杨永康没多想,当场报名登记。那一年,中华骨髓库仅有2000多名志愿者,杨永康是第一位外籍志愿者。   2012年1月某一天,已在东方医院工作多年的他,突然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天津红十字会的人在找你,你快跟他们联系一下吧。”原来,红十字会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通知,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男孩在配型初筛中“选中”了杨永康。在接受进一步的高配检查后,杨永康的造血干细胞被确认与患病男孩完全匹配。工作人员告诉他,常规的跨国匹配几率是百万分之一。杨永康是华人,身上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所以配上的概率比其他老外大很多。   做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杨永康没有丝毫犹豫;但是按照捐献流程,他还必须得到亲属的同意。“我打电话回马来西亚,父亲问我,这对你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啊。我告诉他,就和我平时献血一样,不用担心。”未来的丈母娘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杨永康的回答一开始并没有打消她的顾虑。“只要通过静脉抽取外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就行。”同在东方医院工作、同为骨髓库志愿者的未婚妻张银艳赶紧给妈妈普及医学知识:“一两周内,各种血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不会影响健康。”“那会不会伤元气啊,将来会不会影响生育?”未来丈母娘还是不放心。“如果我不捐,那个孩子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他才7岁啊。”就是这句话,打动了老人。 2012年4月,杨永康和女朋友张银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赶赴天津。正式捐献的前一天,负责运送造血干细胞的工作人员提前抵达了天津,他给杨永康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那是一封来自患儿父亲的亲笔信:“刚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们幸福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灰暗了。可孩子很坚强,他说自己要做小英雄,每次打针抽血他都主动说‘我先来’……当传来消息说您与我儿子配型成功并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我们全家都惊喜万分,真是太感谢了!”信里还夹着一张孩子的照片,背面写着五个字:“谢谢杨叔叔!”这一天,杨永康体内的白细胞值已高达三万多,人很难受;但他仍拉着张银艳去商场,给孩子买了只书包。他在回信中这样写道:“叔叔知道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一定能像奥特曼战胜怪兽一样打败病魔,早日背上叔叔送给你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2012年4月17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5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顺利从杨永康的身体里提取出来。两天后,杨永康踏上了回上海的火车。休息一周以后,杨永康又像往常一样忙碌起来,看病、做手术、值夜班……没多久,他接到了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孩子怎么样?”还没等工作人员询问他的情况,他就急切地问道。“手术很成功,孩子已经在康复中。”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在习主席提到杨永康的第二天,杨的婚礼如期举行。被他救活的小男孩在爸爸的陪同下专程赶到上海参加。因为没被安排为新娘子拎婚纱,小男孩私下直埋怨他的“杨叔叔”。忙里偷闲的杨永康不忘安慰他,“我曾经听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说,有不少造血干细胞接受者的相貌甚至性格会越来越像捐献者。现在,我和太太已经把这个孩子当作半个儿子了。”夫妻俩拿着“三口之家”的结婚照乐滋滋的指给我看。 杨永康的事迹被习主席提起或是偶然,但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杨永康身上却是必然。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期间,杨永康曾累计献血22次,总量相当于2个成人的血量。2007年杨永康在东方医院实习后,发现临床急缺成分血,开始将献全血改为献成分血。有好心同事劝他,捐献成分血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且分离回输的器械万一消毒不合格,也会使捐献者感染病毒。但杨永康却说:“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医生。当了之后才知道,其实很多病医生治不了。所以我才更加珍惜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健康人捐献成分血的安全周期最短为4周,杨永康连续多年每月捐献一次,每次捐献2个单位,每次都是别人的2倍。如今,他累计献血70余次。他说“我是外科医生,血库备血充足,医生手术抢救的时候,就会比较心定。” 用同事的话说:杨永康是个热爱做医生的人。从连中文病历都写不好的小医生,到今天几乎所有东方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都抢着找他上手术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