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最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意贵于言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四、教育方法论 基本原则——不言之教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顺其自然、以身作则、崇尚直觉) (一)致虚 目的:虚静——知常——天道 过程:排除杂念,破除己见 “致虚极,守静笃。”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二)观双 所谓观双,就是观照二者的相互依存和 相互转化。 如:大小、生死、长短、高下、刚柔 强弱、美丑、难易、进退、前后 损益、福祸、荣辱、智愚、巧朴 胜败、攻守、轻重、躁静、虚实 (三)齐一 “观双”的目的——“守一合道”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老子》会帮助我们减缓现代世界里的功利主义的疯狂竞争,以此来对人类的福祉继续施加它的良性而积极的影响。 —— Charlotte Hines 老子撰写《道德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传达这样一条信息:人类只有通过对谦卑之美德的实现才有可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继续繁衍下去。 —— H. H. Roberts 第四节 商鞅、韩非与法家学派 李 悝 商 鞅 荀 子 韩 非 商 鞅 小 传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原名公孙鞅,卫国人,秦孝公封其为列侯,号商君。 入秦执政20年,两次变法,秦国由此强大。 著《商君书》,真正使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趋于对立。 韩 非 小 传 韩非(约前280—233年),韩国人 精于“刑名法术之学”,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多次上书变法,主张未得采纳,退而著书。 《孤愤》、《五蠹》等收于《韩非子》 秦王赏识,李斯进谗,被迫自杀。 其学说成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王朝之有力思想武器。 一、教育作用论 人性论——绝对的性恶论,趋利避害。 “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管子·禁藏》 “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且无父子之泽乎?” ——《韩非子·六反》 教育的作用——使人的自然性(私利) 与社会性(公利)协调统一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具矣。” 二、教育目的论 培养目标——勤耕善战的农士 “为辩知者不贵,游宦者不任,文学私名不显” ——《商君书·外内》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韩非子·和氏》 三、教育内容论 实施“法教”,以法治国。 教育基本内容——“明法令” 第一,法令必须简明、通俗。 第二,法令必须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教育方法论 以吏为师 信赏必罚 禁言壹教 (一)以吏为师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吏师制度: 中央——设置三法官 地方——诸侯和郡县分设法官和法吏各一 (二)信赏必罚 赏,即以利诱人,使之乐于耕战;重罚轻赏 罚,即以刑律禁止某些行为;严刑竣法 商鞅首创户籍制度;建立告奸、连坐制度。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韩非子·显学》 (三)禁言壹教 主张对博学诗书、擅长谈辩、精于礼乐、集朋结党、相互标榜的人,禁之、贱之。 主张设立法令废除私学,“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韩非子·说疑》 【儒墨道法四家之关系】 儒家——崇伦理,以“礼”为主要特征 墨家——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