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预行为矫正.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干预行为矫正

第十一章 临床行为疗法 本章要介绍的是两种在临床上运用较多的行为矫正方法,一是厌恶疗法,主要用于重复、刻板出现的行为;二是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焦虑、恐惧行为或者焦虑症、恐怖症的治疗。 第一节 厌恶疗法 一、厌恶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一)厌恶疗法的概念 所谓厌恶疗法(aversive therapy),也称为厌恶技术(aversive techniques),指的是应用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运用厌恶刺激对个体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促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方法。例如,运用厌恶疗法治疗患者对儿童的性骚扰行为。通过让患者观看儿童裸体的图片引发个体的性反应,同时给予患者厌恶刺激如闻难闻的气味,直到患者在观看儿童裸体图片时不会再产生性反应,而是产生恶心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也会运用这一方法来矫正个体的某些行为。比如,在为婴儿断奶的时候,妈妈在自己的奶头上涂上辣椒粉或者其他吃起来很苦的东西如黄连,这样,每当婴儿吸妈妈奶的时候,马上就会吃到辣椒粉或者黄连之类的东西,吃过一、两次之后,婴儿就不敢再吃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厌恶疗法的原理。 (二)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厌恶疗法采用厌恶刺激去对付原来的不良行为,因此也被称作为是“以毒攻毒”的矫正方法,之所以厌恶疗法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作用,其依据的原理是反应性的条件反射理论,即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对于行为当事人来说,个体所出现的不良行为是一种无条件的反射。在前面所介绍的对儿童性骚扰行为的治疗中,患者对儿童裸体图片所产生的性反应就是一种无条件反射,儿童裸体图片同时也成为了个体性反应的强化物,但这种性反应却是错误的,因此,儿童裸体图片成为了一种不良强化物。另外,个体对厌恶刺激所产生的厌恶反应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比如,让个体闻难闻的气味,个体就会产生恶心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厌恶疗法要通过不良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反复结合,使得不良强化物逐渐失去强化作用,同时诱发出和厌恶刺激相同的反应,从而达到制约不良行为、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在此例中,研究者通过儿童裸体图片与难闻气味的结合,让患者不再对儿童的裸体图片产生性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行为干预中,厌恶疗法常常是万不得已才采用的一种矫正方法。在过去的20年中,此种方法被采用得很少,而且即使被采用,也常常因为患者和家长的反对而中途放弃。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厌恶疗法程序中,训练者是依靠厌恶刺激的使用来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使个体产生负面的情绪。另外也与厌恶疗法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有关。厌恶疗法的使用对矫正者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矫正者对行为矫正的原则和实施过程有很好的把握,同时也要求矫正者接受过非常正式的督导下的行为矫正培训以及诊所内开展干预的工作经验(Cooper, Heron,Heward,2007)。 二、厌恶疗法与惩罚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厌恶疗法与惩罚都使用厌恶刺激来改变个体的行为,且实施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会让人产生一些错觉,以为厌恶疗法就是惩罚,但实际上,两种技术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其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所依据原理的不同 从依据的原理来说,厌恶疗法与惩罚所依据的原理是不同的,前者所依据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将两个刺激物(不良强化物与厌恶刺激)进行紧密结合,继而促使引发不良行为反应的刺激物能够产生与厌恶刺激相同的反应。而惩罚所依据的原理是操作条件反射,其对行为产生的作用是通过行为结果而发生的,当个体做出某个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或者不再享受正强化物,继而使个体的行为减少或者消失。 (二)实施的过程不同 在厌恶疗法中,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或者不良行为等几乎是同时出现的,通常是不良强化物或者不良行为出现的同时厌恶刺激马上出现,通过两者的反复结合,使得厌恶刺激所产生的厌恶反应也迁移到不良强化物或者不良行为上,从而导致行为的改变。而惩罚是在个体出现不良行为之后,再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剥夺其正在享受的正强化物,以此来消除不良行为。因此,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两者是有所不同的。 实施的过程不同还体现在:厌恶疗法的使用过程中治疗者往往要指导个体主动地去从事伴随厌恶刺激的不良行为,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治疗者主动地让患者看有关儿童裸体的图片,因此,患者不良行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是由治疗者所引导的。但是在惩罚程序中,个体是主动地产生不良行为,随后才受到惩罚的。 (三)产生的结果不同 采用厌恶疗法所产生的结果主要在于减少从事不良行为所得到的强化作用,比如,当患者看到儿童裸体的图片时,感受到的不再是兴奋的感觉,而是体会到由难闻的气味所带来的恶心感,因此,厌恶疗法让从事不良行为的个体体验到的是由厌恶刺激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而惩罚则让个体为自己的不良行为直接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之所以产生效果两者的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