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物质,辅以其他成分,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的制品,称为酶制剂(Enzymes)。 酶是生物细胞原生质合成的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因其来源于生物体,因此通常被称作“生物催化剂”。又由于酶具有催化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节约原料和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8 食品酶制剂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酶的特性: (1)催化效率高 (2)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常用酶制剂: (1)α-淀粉酶 (2)糖化酶 (3)果胶酶 (4)葡萄糖氧化酶 (5)脂肪酶 (6)乳糖酶 其它食品添加剂 漂白剂: A、过氧化苯甲酰 B、硫磺(30ppm) C、双氧水 D、甲醛 E、次氯酸 F、亚硫酸氢钠 1. 预处理:将需漂白的食品浸泡于水中,脱盐或泡发; 2. 漂白液配制:先将1公斤漂白剂加入到25公斤水中,溶解后配成漂白浓缩液,备用。再根据生产要求,按比例称取相应重量的浓缩液和活化剂,并将活化剂加入到浓缩液中,活化10分钟后加水稀释成漂白使用液。3. 漂 白:按下表要求将已经过预处理的食品放入到配制好的漂白液中,漂白一定时间(约需2-6小时)后,即可捞出;4. 洗 涤:用清水冲洗已漂白食品至无味或加一定量的脱氯剂后再清水洗涤。 发色剂: 在食品加工中,加入某些化合物可以使制品呈现诱人的色泽的,这些化合物本身并没有颜色,因此其被称为发色剂。 发色剂主要有硝酸盐、亚硝酸盐、Vc及其盐。亚硝酸盐的致死量为2g。另外,硫酸亚铁可以作为蔬菜、水果的发色剂。 凝固剂: 能够使食物溶胶,如果胶、蛋白质等沉淀凝固为不凝胶状的食品添加剂称为凝固剂。其包括: A、硫酸钙(石膏):在豆浆中的加入量为2~4.3g/L。对人体无害。 B、氯化钙:用于果冻、番茄罐头等。 C、氯化镁(盐卤): D、葡萄糖酸-δ-内酯: 疏松剂: 疏松剂主要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糕点、饼干等烘烤食品及膨化食品生产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和面过程中加入疏松剂,在烘烤或油炸过程中疏松剂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体积膨胀,内部形成海绵状多孔组织,使食品具有酥脆、疏松、柔软等特制。 A、碳酸氢钠 B、碳酸氢铵 C、碳酸钙(与碳酸氢钠、明矾配合使用) D、硫酸铝钾(明矾) E、磷酸氢钙 F、发酵粉 G、(鲜、干、液体)酵母 消泡剂: 为了消除泡沫对生产过程的危害、原材料的浪费等需要使用消泡剂。我国批准使用的消泡剂见表: 名 称 使用范围 最大使用量(g/Kg) 乳化硅油 味精发酵 0.2 高级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工艺 3.0 工艺 1.0 豆制品工艺 1.6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 味精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 山梨糖醇 豆制品、制糖、酿造工艺 品质改良剂: 品质改良剂是指在食品生产或加工中能提高食品品质的食品添加剂。品质改良剂是通过保水、保湿、粘结、填充、增塑、稠化、增容、改进流变性能和螯合金属离子等来改良食品品质,即改进感官质量和理化质量。见表: 名称 使用范围 用量(g/Kg) 备注 磷酸三钠 罐头、果汁、奶制品、豆乳 0.5 以磷酸根记不超过0.5g/Kg 六偏磷酸钠 1.0 三聚磷酸钠 1.0 焦磷酸钠 1.0 磷酸氢二钠 炼乳 0.5 磷酸二氢钠 0.5 溴酸钾 面包、饼干 0.05 ? 淀粉磷酸酯钠 果酱、冰淇淋、奶油 ? ? 过氧化苯甲酰 面粉 0.3 ? 磷酸二氢钙 面包 4 ? 焦磷酸二氢钙 苏打饼干 1~3 ? 柠檬酸钾 肉类、 0.3 ? 柑橘保鲜、 1 ? 果冻 1~5 ? 磷酸盐 肉制品 1.0 以磷酸根记不超过5g/Kg 焦酸酯钠 鱼制品、火腿肠 5 磷酸三钠 火腿肠 3 三聚磷酸钠 3~5 维生素C 发酵面制品 0.2 L-半胱氨酸盐酸盐 发酵面制品 0.06 ? 磷酸氢钙 发酵面制品 1.0 ? 调味品: 调味品是指能够增加膳食的风味、保证膳食质量、使饭菜鲜美可口,从而提高人们食欲的的一类物质。包括酱油、醋、盐、糖、味精、辛香料等。 味的阈值(百分浓度)。例如:甜——蔗糖(5%)、酸——柠檬酸(0.0025%)、咸——盐(0.08%)、苦——盐酸奎宁(5ppm)、鲜——谷氨酸(0.03%)、辣、涩。 (1)酱油 酱油分为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 酱油以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