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配位聚合概要
溶液聚合: 均相溶液聚合:聚合物溶于溶剂中,如顺丁橡胶的生产。 淤浆聚合:聚合物不溶于溶剂,呈淤浆状沉析出来,如聚丙烯的生产。 本体聚合法: 液相本体聚合:单体本身作溶剂,如丙烯聚合。 气相本体聚合:如乙烯流化聚合。 本章要点 配位聚合、定向聚合、Z—N聚合的定义。 立构规整度,立体异构的不同构型(全同、间同、无规) 配位聚合的引发剂。 Z —N引发剂的组成(主引发剂和共引发剂)。 丙烯的配位聚合机理,单、双金属机理点。 What is your dream for the future? Briefly describe it. ③ 第三组分 具有给电子能力的Lewis碱 如含N、O和P等的化合物, 常能提高两组分催化剂的活性, 增加立构规整度和提高产物分子量, 给电子第三组分的作用是利用其络合能力不同,再生出助催化剂组分。 ③ 第三组分 例 胺类、醚和一些含磷的化合物,以B: 来表示,对各种铝的化合物具有络合能力,但络合能力的程度不同,有下列络合稳定顺序: B:→AlCl3 B:→AlRCl2 B:→AlR2Cl B:→AlR3 ③ 第三组分 当烷基铝化合物在催化剂形成过程中,进行了烷基化还原反应后: 络合竞争反应 第三组分用量较少,就能再生出足够的助催化剂, 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大约是A1:Ti:B = 2:1:0.5的比例。 ④ 高效催化剂载体 Ziegler-Natta非均相催化剂生成时,只有表面的催化剂能形成聚合催化活性中心,颗粒内部都不起作用,浪费了催化剂的用量 使用超细 颗粒载体 催化剂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 高效催化剂 ④ 高效催化剂载体 超细颗粒载体----例如Mg(OH)Cl、MgC12、Mg(OH)2等颗粒,使新生成的催化剂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 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由原来的1~5m2/g,增加到75~200m2/g,产生所谓高效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每克钛可聚合得3×l05克聚丙烯,甚至更多。不用载体得3×l03g/gTi ,聚合物含催化剂量很少,不需后处理清除催化剂残留物。 而且立构规整度提高到95%以上,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寿命增长。 表4-8 引发剂组分对聚丙烯等规立构度的影响 烷基金属化合物 过渡金属化合物 等规立构含量 AlEt3 TiCl4 30~60 ? AlEt3 TiBr4 42 ? AlEt3 TiI4 46 AlEt3 VCl4 48 AlEt3 ZrCl4 52 AlEt3 MoCl4 50 AlEt3 TiCl3 (α,γ,δ) 80~92 BeEt2 TiCl3 (α,γ,δ) 94 AlEt2I TiCl3 (α) 98 活性种是由两种金属构成的络合物 1. 单一的TiCl3无引发活性; 2. 体系中和Ti结合的烷基铝越多, 引发的 活性越大; (2)α-烯烃配位聚合的定向机理 有两种典型的配位聚合机理并存,并被人们普遍接受。 单金属机理-----烯烃单体在过渡金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