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勘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层气勘探资料

(2)套管完井 套管完井法是国内外最为广泛和最重 要实用的一种完井方法,包括套管射孔 完井和尾管射孔完井。 一. 套管射孔完井 套管射孔完井是用同一尺寸的钻头钻 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油层套管 至油层底部并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 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 层一定深度,从而建立起油(气)流的 通道。图1为直井套管射孔完井示意图。 二.尾管射孔完井 尾管射孔完井是在钻头钻至煤层 顶界后,下技术套管注水泥固井,然 后用小一级的钻头钻穿油层至设计井 深,用钻具将尾管送下并悬挂在技术 套管上。再对尾管注水泥固井,然后 射孔。 (3)混合完井 混合完井是裸眼完井与套管完井方式在同一口 井中使用。依据地层条件而定,一般用于多煤层。 煤层的裂隙是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基本空间,总的来说这些天然裂隙内径很小,因此可将其看作是无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彼此曲折的毛细管,当外来流体侵入裂隙通道后,会将通道中原有的气推向储层深部,并在气水界面形成一个凹向水相的弯液面。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任何弯液面都存在一附加压力,即毛细管压力。如果储层的能量不足以克服这附加的毛细管压力,气就不能将水段塞驱开而流向井筒,从而形成水锁损害,导致气层渗透率下降。 (4)开发层系有效组合各层系应做到整体规划、立体开发。层系划分和井网部署上既要考虑每套层系各自开发的要求,又要综合考虑层系接替和一井多层开采的方式。合理采气速度煤层气田开发设计一般要求在15年左右采出可采储量的50%-60%,初期采气速度应达到3-4%以上,井网密度必须满足这一基本要求 (3)全面开发阶段,生产井网的井距应大于先导性试验阶段。这样,单井可以控制更大的面积,即控制更多的储量,使单井总产量增大,降低投资,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六节 煤层气勘查技术方法 1)地上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条件、植被覆盖情况、工厂、村落、高压线路等因素,在实际井位设计当中,要根据地形地质图初步判断实地情况,选择地形宽缓、土质较多的地方布井,以减小施工量;对于树木植被茂密的丛林区要及时避开;对于工厂、村落、高压线路等公共设旅,布井时要离开其相应的距离,一般要求在100 m左右。 影响井网布置的其它因素 2)地下因素。布井时要积极配合煤矿的意见,以压裂半径的大小为主要布井依据进行布井,因此,对于井下巷道布置、井下硐室等要及时避开,一般对于设计巷道离开其50-100 m左右的距离;对于已有巷道、硐室等井下设施离开其100 m-150 m的距离。布井时还要结合当地的三维地震资料,及时地避开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一般要离开100m-150m左右。 第六节 煤层气勘查技术方法 煤层气生产井井网布置方法一般采用小井网布置方法,有矩形、五点式、梯形、梅花形以及单井排采等等几种形式,单井控制面积在0.09-0.64km2之间,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压裂时以作业井为中心,压裂有效半径或影响半径为半径,产生一个近似圆形区域。与此类推,周围的井间距依此为依据展开布置,最终形成菱形、矩形、网格状等几种井网形式。在国内,井网布置一般以网格状布置形式居多,网格间距有300m×250m;350m×250m,300m×200m等几种方法煤层气生产井压裂有效半径的监测与测试 2、井网样式 第六节 煤层气勘查技术方法 井网布置方法 布井依据 特 点 矩形法 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强,供液能力差别不大 压降传递不均衡,可能形成采气遗漏区 五点法 储层渗透率各项同性, 地层供液能力在各个方向差别不大 压降传递相对均衡, 地质构造作用对煤层的影响较小。 梯形法 渗透率受构造形迹控制明显 随构造部位变化渗透率呈规律性变化,能较有效开采单井控制面积内煤层气资源量 梅花形法 储层改造后不同方向渗透率差异明显 压力传递不同步, 各个方向最终几乎同时实现井间干扰 第六节 煤层气勘查技术方法 3、井网方位 井网方位的布置与天然裂缝方位及压裂裂缝方位延伸方位有关 第六节 煤层气勘查技术方法 井网密度涉及到气田开发指标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是气田开发的重要参数,其大小与井型和井间距大小有关。井网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储层的性质和生产规模对经济性的影响以及对采收率的要求,当它与资源条件、裂缝长度等相匹配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 4、井网密度 优化煤层气开发井距优化煤层气开发必须设计合理的井距,单井控制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产气高峰出现的早晚和成本的高低。给定不同的渗透率参数,可得到单井控制面积和累积产气量、产气率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煤层气勘查技术方法 单井控制面积的大小与煤层渗透率有关,渗透率越大,单井控制面积越大,即井距越大。单井控制面积也与压裂人工裂缝的长度有关,人工裂缝越长,单井控制面积越大。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