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外科—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术切口小,减低了术后疼痛,可允许术后早期活动 减少需要切除的肋弓节段,降低由于肺通气功能的改变,肺不张,肺炎导致呼吸活动受限所引起的术后疼痛 降低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 通过一个切口了解到病变区及其周围结构,椎体的前方及前外侧缘都可看到 对组织的损伤小。可以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并且相对于开胸术,合并症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区别 优 点 手术器械 胸腔镜器械和微创脊柱外科器械 图像设备包括高分辨监视器、可控强度的氦或氙灯光源,内窥镜图像采集器,各种角度的透镜(多为0-30度) 不同直径的套管,双极或单极电凝,灌注吸引系统 并发症和危险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潜在并发症类似于切开手术,特殊的可能有椎间盘摘除不充分及椎间隙感染等 该技术难以修补撕裂的硬膜囊,故一旦出现撕裂需改为切开手术治疗,这种手术技术需要一定时间训练掌握 胸腔镜手术器械 微创脊柱外科器械 A:微型刮勺; B:椎间盘切除探子; C:椎间盘切除扩张器、套管、环钻; D:切割镊; E:有齿镊; F:内窥镜; 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脊柱手术操作 监视器下胸椎间盘摘除 切除胸椎间盘 胸椎椎间隙内植骨 术后患者伤口 胸腔镜手术切口3个,留置胸腔闭式引流,髂骨取骨,留置引流一根 术后手术切口 结果及展望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脊柱手术开展时间仅有十余年,短期及中期随访患者疗效满意,迅速康复。但比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相同或延长,手术器械增多。 应用胸腔镜技术之前手术医师要接受严格的操作训练,手术目的心中有数,并与术中实际情况相结合。此外,随着新的器械及内植物的出现,此技术将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腹腔镜下的脊柱外科手术 1991年Obcnchain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行前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1994年,Regan等报道了采用螺纹状融合器的腰椎腹腔镜下融合术 多节段腰椎融合和L4-5水平融合术时,腹腔内大血管左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横于L4-5椎间盘水平,所以该水平的融合较困难 主要优点是对腹腔脏器的干扰较小,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肠麻痹时间短,从而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费用,形成瘢痕的潜在性降低,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也较开放手术少 并发症:逆行射精并发症发生率稍高 ,余与开放性手术类似,如输尿管损伤、肠道损伤、术中大血管损伤出血而需中转为开腹手术、医源性椎管内(神经根)损伤或椎间盘组织推入椎管此外,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固定物移位等 禁忌症:妊娠和有血管结构变异的患者为绝对禁忌。相对禁忌症包括:病态的肥胖患者,曾行腹腔镜手术或现有腹盆腔粘连性病变等。 腹 腔 镜 切 口 结果和展望 腹腔镜经腹腔行腰椎或腰骶部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融合术,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关,并且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特殊的人工植入物或内固定物要求由于之相匹配的手术器械,需要手术医师通过更多地进行手术来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将腹腔镜技术和前路椎体融合术更好的联合应用 均在直视下完成,视野清晰,适应症范围广,手术效果确切 椎间盘镜、胸腔镜和腹腔镜辅助下行脊柱微创手术,对手术技术和器械要求很高,手术医师需要有熟练的手术技术 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医生经验的增加,将有更快的进展 实时监测内窥镜辅助下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特点 经皮椎体成形技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适应症:在x线引导下,用于椎体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瘤、骨质疏松等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即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稳定前柱结构 常见的并发症 :骨水泥渗漏 经皮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 :使用可膨胀球囊,通过气囊充气进行压缩椎体复位 X线引导下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 X线下示穿刺针位置正常 骨水泥填充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 肾癌术后椎体转移 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于肿瘤破坏区分布良好 椎体血管瘤 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于椎体内分布良好 结果和展望 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手术操作简单,局麻下即可完成,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尤其对恶性肿瘤晚期脊柱转移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尤为有益,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并稳定脊柱结构,减少患者截瘫的危险 进一步发展出经皮后凸成形术,使用可膨胀球囊,通过气囊充气进行压缩椎体复位,效果明显,并发症减少 我国微创脊柱外科进展 至今,在国内各类型手术均有开展,效果显著 1975年,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引进我国,标志着我国微创脊柱外科学的开始 1986年,引进了经皮椎间盘切吸技术并应用于临床 1993年,齐强报道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结果 199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