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 轼 第六小组 制作者:吴丽婷、黄宇翠、刘绍聪、罗嘉铭 复 习 知 识 点 一、文学常识 二、重点实词、虚词 三、古今异义词、一次多义 四、重点句子翻译 五、文章内容理解 六、考题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其弟苏辙(1039~1112)和其父苏洵(1009~1066)合称为“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二、重点实词、虚词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三、古今异义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古义:门 今义:窗户、人家 古义: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 今义:纪念,思念 ,读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盖竹柏影也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一词多义 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与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 意将 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竹柏影也。(原来) 盖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遂至承天寺。 (到) 至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张怀民。(寻找) 寻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解衣欲睡。 (将 要) 欲 欲穷其林。 (想 《桃花源记》 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四、重点句子翻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五、文章内容理解 1、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 图,创设了一种 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 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慨; (4)赏月喜悦; (5)漫步悠闲。 1)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段: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段:观月赏景。(写景、描写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段: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