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里青瓦神韵
城市里的青瓦神韵
——海口府城小巷游记
第一站:冼夫人公祠
谯国夫人
谯国夫人是岭南地区洗氏的女儿,南朝梁武帝时,成为高凉太守冯宝的妻子。在南北朝时候,中原丧乱,兵祸连结,而岭甫地区始终未曾受到战火的波及,首先也许是因为岭南尚属化外之地,而后却确实是有赖洗夫人的筹谋划策,抚慰部众,德威广被,肆应得宜,于是当地老百姓都称她为“圣母”,到隋朝时,隋文帝便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后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赐食汤沐邑一千五百户,死后更追封她为“诚敬夫人”。
到了这里,听了同学的介绍,唯一遗憾的是冼夫人神像因为某活动的缘故被请去了。没能够目睹这位伟大女性的像,大概有时间我会再去看看,我觉得自己是能够碰到这个巧的。
关帝庙
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
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三圣庙
庙内供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位圣人,因此而得名
琼台福地遗址
在府城关帝巷内,向里走大约50多米,平地上突起一个山包,这就是市文物保护单位琼台福地遗址所在的抱珥山。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海南卫指挥使杨义在这里建造一座“琼台福地坊”故名“琼台福地”。遗址原建有关帝庙、圣母祠、文昌阁及东西廊庑等古建筑。据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郝思德介绍, 府城自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起,是历代县署、府署、兵备道署的政治中心。“琼台福地坊”上曾建有关帝庙、文昌阁、圣母祠、献亭、戏台、石牌坊等建筑,从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古代文化胜地。
“琼台福地”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一座小山丘,是府城古时三座高峰之一的“抱珥山”,唐代的都督府、宋代的都监台、元代的元帅府都设在山上。古代人们习惯称官衙为“台”,因此将那里称为“琼台”。
“琼台福地”牌坊始建于明代永乐元年(1403),就在小山的南面不远处,可惜已被毁多年。1999年,原琼山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琼台福地旧址上,琼台福地牌坊也得以重建。
通往高高在上的“琼台福地”要走三段石阶,每段九级石阶一平台,共二十七个台阶,在台阶两旁和高台的护栏内侧,各有唐至清代琼州的文臣武将或文化名人浮雕,并刻有人物籍贯、官衔、生平事迹和评价文字,一共有30人,如何履光、陈孚、丘濬、海瑞、钟芳、唐胄、薛远、谢宝、吴典等。
“琼台福地”的建筑物保存着古代的风格,坐落整齐,结构对称,雕梁画栋,规模宏大,雄伟壮观,透射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
??2008-05-20 15:57 星期二
七井八巷十三街:老人说:府城是“七井八巷,城里一条桥”。 “七井”有仁和坊22号的东椰井、琼山影剧院原有的七星井(也叫浸楼井)、五公祠的熬尾井、高登街的六角井、马鞍街的三合井等;‘一条桥’是指原府城城内皆为四处通达的平地,只有文庙前一座小桥。 而专家说:这里的井说的是市井,指府城各条道路形成的七个板块,而且各个板块的功能不一。不用地图,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就可以大致勾勒出往日各个方向城墙的位置所在。 古时的府城的东片区由于聚集州府衙门、县治、府学等机构,其功能为政治、文化、宗教等,于是便有了北帝巷、尚书街、仁和坊、县前街、县后街等。州府衙门位于现文庄路琼山政府宿舍大院内,文庄路原称府前街,当时城内的街道布局就是以此为轴线,形成了城内的道路网络,素有“七井八巷十三街”之称。当时的府城西片,则以生活、商业为主。位于西门外的马鞍街,相传因官兵经常牵着大量马匹经过此地,到郊外洗马饮水,这里逐渐发展成出售马鞍、马蹬等各种马具的商品街,被称为马鞍街。如今马鞍街两旁多是低矮古旧的民居,但商业气息还是较浓,有皮鞋加工店、发廊、药店和祭祀用品店等。? 穿过马鞍街向北是绣衣坊。绣衣坊得名何来?传说这里专售带有刺绣图案的生员、秀才等服饰为主。也有一说是当年这条街巷聚集众多秀才在会馆中求学,因而获名。 如今,这条传闻中的特色小巷早没有往日风流,行走其中,一幅市井景象,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七井八巷十三街”中,每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及传说,许多街巷里坊更因居住过那里的人而闻名。如达士巷便因有明代工部都水司主事郑廷鹄、“岭南巨儒”钟芳等名流乡绅而由“郑家巷”改名;金花村与朱桔里,则因出了丘浚和海瑞,让不少游人至今踏足拜访。漫步老街,你还会发现,这里随处可见佛教、道教的寺、观、庵、塔,还有许多奉祀各代名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