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氨笨砜综合征
氨苯砜综合征 李文忠 二00五年7月 一、DDS的临床应用:麻风、水疱大疱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囊肿性痤疮等皮肤病的治疗,亦可用于弓形体病和卡氏肺囊肿肺炎的化学预防和治疗。 二、DDS综合征:是机体对DDS致敏所引起的一种超敏反应,又称DDS超敏综合征(DHS)。 1、潜伏期:从DDS治疗开始到出现超敏反应的时间为5~6周,已经致敏者可在再次服药后的6h内发生,也有在治疗6个月后发生。 2、临床特点:在初次用DDS治疗5~6周以后,突然发生泛发性斑丘疹或剥脱性皮疹,伴发热、不适和无力,继之出现肝脏肿大和触痛、黄疸、全身淋巴结病变和单核细胞增多。 3、皮肤表现:变化差异很大,包括红皮病、丘疹红斑性皮疹、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红皮病的发生率占22.2~76.5%。由于其潜伏期在5~6周,故又称为“5周DDS皮炎”。 4、化验检查:血液学异常,如白细胞增多、嗜伊红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可见少量异形单核细胞,以及肝功能异常。 5、临床分型 经典型 — 出现所有典型症状 不完全型 — 仅表现为部分症状 6、DDS剂量与DHS的严重性无关。 8、鉴别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发热、丘疹、肝脾肿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外,可见膜性扁桃体炎、腭部瘀点。鼻咽拭子可培养出E-β病毒。血中异形淋巴细胞10%者。萤光抗体检查有时可见E-β病毒的特殊抗体。 (2)病毒性肝炎 (3)由于DDS致敏个体在服DDS的头24~48h能发生光毒性和光变应性反应,因此早发性DHS应与之鉴别。 三、DDS综合征的发生率 Lowe(1950)首次报告麻风病人中用DDS治疗2~3周后出现发热、肝炎、淋巴结肿大和周围血中单核细胞增高,临床上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 Allday等于1951年命名为DDS综合征。 DDS超敏在DDS临床应用初期,文献上病例报告较多,但1956~1980年关于其文献报告实际上已经消失,但1980年以后关于其报告日益增多,与MDT推广应用相一致。 DDS综合征发生率报告: Lowe(1951):2% 尼日利亚 Smith(1988):1956~1980年DHS很少,1980 ~ 1986年发现24例(泰国北部)。 Richardus等(1989):1970~1982年DHS发生率 8/2350=0.3%,如加6例可疑,则14/2350=0.6%; 1982 ~1988年DHS发生率19/524=3.6%,比1970 ~ 1982年高10倍。 Roge(1994):1.3% 印度 臬管蔚(1995):MDT前1357例住院病人中无DHS, 1986 ~1994年发现24例新病人中3/24=12.5%为DHS。 Wogel(1998):文献复习1949~1995年发现DHS:46年中共103例,大多在1980年以后报告。1996 ~1998年从Medline扫描和印度麻风杂志的7篇文章中共检出24例,,这与前述46年中仅报告103例大不相同。 Rao(2001):印度,5例,其中麻风4/252=1.6%,另一例为痤疮。 Leta等(2002):复习了1956 ~2001年15个麻风流行国家文献中的DHS,1980年以后报告108例,占96.2%。 其中: 完全型62例,占57.4%(发热、皮疹、淋巴结病变和肝炎)。 不完全型占总数的42.6%。 死亡占总数的12.96%。 完全型中6/62例死亡,占9.6%。 死亡与肝损伤无统计学意义。 四、DDS综合征增多的有关因素 1、MDT应用后,病人服从性和门诊就诊率提 高,医务人员比以前能更好地发现DHS。 2、MDT推广促进了麻风控制规划组织管理的改 进,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了。 3、1980年以后DHS的病例报告增多,有助于 医务人员对DHS的认识了解。 4、除麻风外,其他医务人员(皮肤科、内科)对DDS应用增多,引起了这些医务人员的重视,因此1996~1998年麻风病人中的DHS均自皮肤科和内科医生的报告。 5、1980以前麻风DDS治疗在开始时采用小剂量,以后逐渐增加,推测这种从小剂量开始的策略,是否能使部分病人脱敏。 6、大剂量DDS和RFP联合应用的可能影响:以往DDS+B663治疗,DDS综合征的发病并未增加,1982年采用MDT以后,MB-MDT和PB-MDT方案治疗者,DDS综合征患者均增多,有人怀疑RFP可能使某些对DDS易感者致敏,提示RFP可能是促使DDS超敏反应升高的一个可能因素。 五、治疗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13∕T 5769-2023 钢丝编织隔离栅应用技术导则.pdf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总结.docx VIP
-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VIP
- 2024年9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pdf
- (正式版)D-L∕T 448-2016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ocx VIP
- 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ppt VIP
- 顺河场镇中心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方案.doc VIP
- 【国家标准】GBT 20828-2015 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