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第三章人体工程学
我国成年男女足底到膝盖的距离: 男=0.267 H, 女=0.267H 我国标准人的尺度: 男=170cm, 女=160cm 我国标准人的体重 男=62kg, 女=52kg 七、人体活动 人的活动空间主要分为两类:作业域、作业空间。 1、肢体活动与作业域 (1)肢体的活动角度 (2)肢体的活动范围(数字对应见表3-10) (3)水平作业域 (4)垂直作业域 2、影响作业空间的因素 (1)动作的方式 (2)各种姿势下工作的时间 (3)工作的过程和用具 (4)民族习惯 八、人体动态测量参数 常用的功能尺寸,GB/T13547-92国家标准提供的立、坐、跪、卧、爬等常取姿势的主要功能尺寸。 肢体活动角度范围 人体上部及上肢固定姿势活动角度范围 立 姿 头部不动,上身自髋关节起前弯侧转时的活动空间。 上身不动时手臂的活动空间。 上身一起动时手臂的活动空间。 单腿跪姿 上身从髋关节起侧弯; 上身自髋关节起向前或两侧活动时手臂自肩关节起向前或向两侧的活动空间; 上身不动,自肩关节起手臂向前、向两侧的活动空间 卧 姿 背朝下仰卧时的身体轮廓 自肩关节起手臂伸直的活动空间 腿自膝关节弯起的活动空间 水平作业域 手在水平面的正常作业阈和最大作业域(cm) 坐姿抓握作业域(cm) 垂直作业域 立姿单臂垂直作业域图 立姿双臂垂直作业域 身高与摸高的关系 脚的作业空间 脚的作业区域 常用人体功能尺寸测量区域 九、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 1、确定设计中最重要的尺度 2、数据的选择(年龄、性别、职业和民族)从而决定设计尺度 3、百分位的运用(够得着的距离、容得下的空间) (1)最大最小原则: (2)可调原则:汽车座椅 (3)平均准则;沙发座高 4、使用最新的人体数据 5、设计时注意衣着情况和动态尺度 着装人体尺寸增大的调整值 单位:mm 十、尺寸的衡量标准 (1)舒适的标准 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尽量达到舒适; (2)安全尺度 涉及安全问题的场所,应使用极限尺寸去限制或保护人们。 * 肘高: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结合处课弯曲部分的距离。 图b 测量项目-立姿 * 图c 测量项目-立姿 身高:人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图d 测量项目-立姿 * 图e 测量项目-立姿 * 图f 测量项目-立姿 * 图3-4a 测量项目-坐姿 * 图3-4b 测量项目-坐姿 * 图3-4c 测量项目-坐姿 * 图3-4d 测量项目-坐姿 * 图3-4e 测量项目-坐姿 四、人体测量的常用仪器 在普通测量法中常用的人体测量仪器有: 1、人体测高仪,见图3-5;(身高、坐高、立姿、坐 姿) 测量范围:0---1996mm 2、人体测量用直脚规,见图3-6;(耳、脸、手、足) 测量范围:0---200mm; 0-----250mm 3、人体测量用弯脚规,见图3-7;(肩宽、胸厚) 测量范围:0---300mm 此外,还有人体测量用三脚平行规,坐高椅,量足仪,角度计,软卷尺以及医用磅秤等。 人体测高仪 人体测量用直脚规 人体测量用弯脚规 五、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所需群体尺寸的统计规律和特征参数。 1、平均值: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称为平均值。 一组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0cm,158cm,165cm,166cm,175cm,167cm,170cm;求这组学生身高的平均值: 平均值= ≈ 1600+1580+1650+1660+1750+1670+1700 7 1658.6 mm 例: 2、方差: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均值)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称为方差。 3、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S2= 1 n-1 [(x1- x)2+(x2-x)2+…+(xn-x)2 ] 例: 一组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0cm,158cm,165cm,166cm,175cm,167cm,170cm;求这组数据的方差S2,标准差S S2= 1 7—1 [(160—166 )2 +(158—166 )2 …(170—166 )2 ] = 33.1 S= √33.1 4、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标准误差=全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