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专题《》科学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 设计探究方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根据研究的问题或猜想明确探究的目的。 2)明确探究中应显示什么,怎样显示;控制什么,怎样控制;改变什么,怎样改变。 3)根据显示、控制、改变的需要选取实验器材,对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大都从这些方面进行的。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科学探究 --------复习课专题(1)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或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或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起点,《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能表述出来。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题目,往往是展示一些物理现象,让你根据现象提出一个或多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例1: 某学生在河边玩耍时,看见两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的体重看起来相等,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脚印的深浅有明显的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该学生感到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 为什么高跟鞋鞋跟在湿地上的印痕比平跟鞋深? (一级水平:采用直接“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 ) 高跟鞋鞋跟在湿地上的印痕比平跟鞋深是否与鞋跟的面积有关? (二级水平:找到了与现象有关的因素,具有了探究方向,但缺乏更深入的思考 ) 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三级水平:把发现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思维加工,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 ) 例2、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放在烈日下的打足气的自行车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 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科学的探究问题。 放到热水中的乒乓球   温度升高 会鼓起来  内部气体压强增大 放在烈日下的轮胎 } (条件) → 会爆胎 } (结果)               ↓   可提出的问题: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吗? 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     按照题目的要求,分别对题中所展示现象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能提出一个科学的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练习1:以下三副图片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图,仔细观察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猜想: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与物体和像的相对位置有关。像的倒正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练习2 1963年的一天,坦桑尼亚的一名中学生姆潘巴与同学一起学做冰淇淋,他们先将牛奶煮沸,再加入糖,待冷却后放入冰箱,为了争得电冰箱中剩下的最后一只冰盘,姆潘巴冒险把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一个半小时后,打开冰箱时出现了令人的难以置信的现象,热牛奶竟然已结了冰,而早先一点放入的冷牛奶此时却还是粘稠的液体。 请你根据姆潘巴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明确的有研究价值的物理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液体凝固的快慢与它的初温有什么关系? 猜想:初温越高,液体凝固的越快。 练习3:1912年秋天,世界上最大轮船之一的“奥林匹克”号在海上航行,同时在离它100米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的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和它平行的疾驶着。当两艘船到了像图3所示的位置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向大船,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并且不服从舵手的操纵,结果发生了撞船事故。对此,你能提出多少问题?把你想到的都写在下面。 图3“奥林匹克”号和“豪克”号相撞前的位置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猜想: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2.猜想与假设 科学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推断。只有正确地运用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论证才能提出好的猜想。 分辨不同猜想的优劣,依据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的正确性、推理论证的合理性等指标。 如何进行猜想 最常用的方法是依据因果关系“以果寻因”进行猜想,就是说,根据我们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去猜想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 (或因素)。 例如,我们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实验,列表如下 研究对象 树叶 音叉 乐器的弦 扬声器纸盆 原因 流动的空气(风)作用在树叶上 小锤(敲击音叉) 弓(摩擦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