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防范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 医疗场所暴力已经成为一 种全球性问题。 国际护士会指出,护士可能受到的暴力比其他行业多三倍,因为更多的暴力是针对女性的,作为女性集中的护理行业,每名护士在她的个人生活中更容易受到暴力的威胁”。急诊、儿科等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科室。 国内现状 我国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也屡见不鲜。 暨南医科大学医学院伤害与预防控制中心对广州市10所医院的4062名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在一年内遭遇不同程度暴力侵犯的员工有2619人,暴力的发生率为64.48%。 据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就过去一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护理人员758人中有457人曾遭受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60.3% ,遭受暴力的类型以语言暴力为主。 香港大学教学医院的一项调查发现,76%护士曾经历不同的暴力事件,包括辱骂(73%)、欺负(45%)、身体攻击(18%)、性骚扰(12%)。然而实际情况比数字更加严重,急诊科护理人员经常接触酗酒、吸毒、精神患者甚至犯罪分子,更容易遭受暴力袭击。 原因分析 1.1患者或家属方面 (1)患者期望值过高 (2)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3)少数患者谋求不正当利益 无视自身因素,对医院特别是护士的要求很高,希望尽快得到高水准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会认为自己的病情是最紧急的,都希望能立即得到诊治的护理,若需等候较长时间,则容易急躁,出现过激反应; 有的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到医院就诊应药到病除,如果症状未能缓解,甚至是抢救无效死亡,便不能接受归咎于医护人员。 医方原因 (1)服务态度差 (2)医疗服务存在缺陷 (3)医患沟通不够 (4)科室内部、科室之间的不团结,不协调,抵毁 (5)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多发生在夜班和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年龄越小越易发生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就较少遇到暴力事件。年轻护士社会经验少,护理技术和知识相对不够完善,特别是与人沟通能力,技巧欠缺等有关。再由于护士工作繁重,无法与患者进行较多的交流,常顾及不到患者,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他们产生不满。 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医生编制不足,在诊室不能马上见到医师,患者与家属将急躁,激动之情迁怒于护士,存在暴力隐患。同时护士一人兼顾多个岗位的工作,护士要负责预检分诊、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的送检入院工作,有时不得不离开分诊处,偶尔导致不能及时接待来诊患者,就由治疗护士兼顾,患者及家属均有急躁情绪,一到急诊分诊处见无人接待便愤怒而辱骂,甚至殴打护士。 症状未缓解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缺乏,不认识自身疾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在未查清原因前不能乱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是在得到治疗后疼痛不能及时缓解等表示不解。再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不足,缺乏沟通,以至于患者及家属认为是医疗护理技术差所致,就会产生愤怒,而护士接触患者时间最长,难以避免相互间摩擦,产生矛盾,受其辱骂。 对诊疗收费不理解 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大都不同,许多出于经济考虑,认为自己是来找医生看病的,不是找仪器来看病的,对一些必要检查表示不理解。还有一些治疗抢救费用大多由护士来开,那就更表示不理解了,从而影响护患关系,造成纠纷。 其它原因 某些媒体宣传的不良导向 缺乏解决纠纷的正当途径 对策 增强服务意识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人性化服务意识,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 良好的行为消除怒气 关爱、平静的态度 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 换位思考 职业化的行为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 识别危险因素 精神疾病病人 低水平员工 单独与病人工作时 缺乏训练 自由活动的公共场所 灯光暗淡的场所 在医院内可得到的钱和药物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 识别施暴者的特征样例 80%是男性,通常在25岁以上 有暴力史(妇女、儿童、动物) 药物/酒精滥用 穿迷彩服 纹身 打群架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 观察暴力发生的前兆 口头表达生气和挫折 身体语言表现为威胁性的姿势 药物或酒精使用的征象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 医院员工的安全提示 保持警觉: 当你进入房间与病人或家属接触时评估环境 有冲突时要保持警惕 不要单独与有暴力倾向的人在一起 始终保持有一条逃跑的通道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 处理施暴者的时机 充分了解敌对人员或潜在施暴人员 积极的倾听 建立信任、提供帮助、避免对质 毫无保留的承认所有的不平 允许受委屈的当事人提出解决方案 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措施 1、保持平静的心态,移动和讲话的时候要慢和自信 2、寻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