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精神神经系统精华知识.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神经系统 第1 节:神精病学概论 一. 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1. 感觉障碍:最常见的临川表现是疼痛。 (1)疼痛 局部疼痛 局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 放射痛 如椎间盘突出,病变在椎间盘,却放射到坐骨神经 扩散性疼痛 从一个神经扩散到另一个神经 (2)感觉过敏 (3)感觉异常 2. 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 (1)周围神经 损伤后表现为手套和袜子感 (2)脊神经后根 脊髓前面管运动,后面管感觉(记忆:男人在前面运动,女人在家睡觉), 后面出问题了那是感觉障碍,所以表现为剧然的根性疼痛。 (3)脊髓 横断后表现为横断面以后什么运动感觉都没有了。 (4)脑干 以脑桥为代表,记住交叉瘫。交叉性瘫痪八个字“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的感觉 障碍 记忆:TMDQQ(tong mian dui); (5)内囊 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都障碍) (6)皮质 大脑分前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中央后回管感觉,受到刺激就表现为感觉性 癫痫,如果受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对侧单瘫 二. 运动系统 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之间靠脊髓皮质束连接。 周围性瘫痪的典型病:小儿麻痹症。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1.解剖生理 2.临床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病灶对侧瘫痪。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 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3.定位诊断 (1) 皮层:记住对侧单瘫 表现为对侧的一边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刺激性病灶还可 以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称为杰克逊癫痫。想一 下杰克逊的舞蹈。 (2) 内囊 提到内囊想到三偏 (3) 脑干 担到脑干想支交叉瘫。八个字“同侧面部,对侧躯体”,还有个Weber综合征: 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 ; (4) 脊髓 脊髓有两个膨大:颈和腰 颈膨大以上病变出现四肢硬瘫 腰膨大病变导致下肢软瘫 脊髓半切综合:总结6个字“对侧浅,同侧深”,脊髓半切损害就是对侧浅感觉和同侧深感 觉障碍 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1.临床表现 下运动神经元引起的是软瘫。表现为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早期出 现,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 失神经电位。都是抑制的,没有亢进的。 2. 定位诊断 1. 脊髓前角细胞:局限于前角的病变引起的弛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瘫痪呈节段性分 布。慢性起者因部分损伤的前角细胞受病变刺激出现肉眼可识别的 肌束震颤(小儿麻痹) 2. 前根: 呈节段性分布,不伴感觉障碍。 3. 神经丛:引起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周围神经:手套和袜子感 四、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要有两种表现,肌张力的变化和不自主的运动 1. 锥体外系统肌张力增强 记住两个词: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2. 震颤 记住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和震颤描述是的帕金森,它的病变部位在黑质(怕黑的女人) 3. 舞蹈样动作 它的病变在纹状体(能文能武的女人) 4. 肌张力障碍 是由促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收缩造成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颈部肌 张力障碍称为痉挛性斜颈(和落枕差不多),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称 为扭转痉挛。 五、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小脑问题了就会出现同侧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摇晃欲倒(Romberg 征阳性),像喝醉酒的人。 还可以表现言语缓慢,不连贯,呈“吟诗状言语”。 指鼻试验阳性,写字很大 六、 感觉系统 1. 一般感觉包括: ①浅感觉:为皮肤、,粘膜感觉,如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②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③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 2.特殊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浅深感觉传导束比较 浅感觉传导束 深感觉传导束 感觉类型 位置、运动、震动、精细觉 传导束 脊髓丘脑束 薄楔束、内侧丘系 I⊙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II⊙ 后角细胞 薄楔束核 交叉 灰质前联合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 III⊙ 丘脑核团 丘脑核团 (1)躯体皮肤粘膜痛温觉周围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I )→脊神经后根→髓内上升1-2个节段→后角细胞(Ⅱ)→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脑 干→丘脑腹后外侧核(Ⅲ)→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层 中央后回中上部。 (2)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