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早期物理安全机制 灭活(kill):杀死标签,使标签丧失功能,不能响应攻击者的扫描。 法拉第网罩:屏蔽电磁波,阻止标签被扫描。 主动干扰:用户主动广播无线信号阻止或破坏RFID阅读器的读取。 阻止标签(block tag):通过特殊的标签碰撞算法阻止非授权阅读器读取那些阻止标签预定保护的标签。 物理安全机制通过牺牲标签的部分功能满足隐私保护的要求。 * 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1) 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机制 哈希锁(hash-lock) 随机哈希锁(randomized hash-lock) 哈希链(hash chain) * 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2) 优点:初步访问控制 威胁:偷听,跟踪 优点:增强的安全和隐私 线性复杂度key-search: O(N) 优点:前向安全性 威胁:DoS 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机制 同步方法(synchronization approach) 预计算并存储标签的可能回复,如: 在哈希链方法中,可以为每个标签存储m个可能的回复,标签响应时直接在数据库中查找 高效key-search: O(1) 威胁:回放,DoS * 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5) 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机制 树形协议(tree-based protocol) * RFID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6) 位置隐私的定义 用户对自己位置信息的掌控能力,包括: 是否发布 发布给谁 详细程度 保护位置隐私的重要性 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人身安全 隐私泄露 * 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 * 位置信息与个人隐私 位置隐私面临的威胁 通信 服务商 攻击者 制度约束 5条原则(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采集者、强制性) 优点 一切隐私保护的基础 有强制力确保实施 缺点 各国隐私法规不同,为服务跨区域运营造成不便 一刀切,难以针对不同人不同的隐私需求进行定制 只能在隐私被侵害后发挥作用,不能事前预防 立法耗时甚久,难以赶上最新的技术进展 * 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1) 隐私方针:定制的针对性隐私保护 分类 用户导向型,如PIDF(Presence Information Data Format) 服务提供商导向型,如P3P(Privacy Preferences Project) 优点 可定制性好,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不同的隐私级别 缺点 缺乏强制力保障实施 对采用隐私方针机制的服务商有效,对不采用该机制的服务商无效 * 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2) 身份匿名: 隐藏位置信息中的“身份” 服务商能利用位置信息提供服务,但无法根据位置信息推断用户身份 常用技术:K匿名 优点 不需要强制力保障实施 对任何服务商均可使用 在隐私被侵害前保护用户隐私 缺点 牺牲服务质量 通常需要借助“中间层”保障隐私 无法应用于需要身份信息的服务 * 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3) 数据混淆:保留身份,混淆位置信息中的其他部分,让攻击者无法得知用户的确切位置 三种方法 模糊范围:精确位置-区域 声东击西:偏离精确位置 含糊其辞:引入语义词汇,例如“附近” 优点 服务质量损失相对较小 不需中间层,可定制性好 支持需要身份信息的服务 缺点 运行效率低 支持的服务有限 * 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5) 重点掌握 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 掌握各种智慧应用中的物联网技术。 * 第12-15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3G发展历程 AMPS TACS NMT 1G 2G 2.5G 2.75G 3G GSM TDMA CDMA PHS iDEN GPRS GSM/GPRS PHS iDEN EDGE CDMA 1xRTT W-CDMA TD-SCDMA CDMA 2000 呼吸效应:在CDMA系统中,基站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会随着干扰信号的增强而缩小,反之则会增大。这种覆盖面积随用户数目的增加而收缩的现象为“呼吸效应”。 干扰信号同移动用户的数目是密切相关的; 导致“呼吸效应”的主要原因是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 CDMA2000和W-CDMA属于同频自干扰系统,邻近用户间自干扰现象明显,从而降低了实际传输速率。 TD-SCDMA解决方案: 利用低带宽的FDMA和TDMA限制了系统的最大干扰; 在单时隙中应用CDMA技术提高系统容量; 利用联合检测和SDMA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44T 2719-2025《有限空间智慧安全管控技术规范》.pdf VIP
- 河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doc VIP
-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与背诵口诀.pdf VIP
-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典型案例.pdf VIP
- 12D101-5(替代94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x VIP
- 第六章管式反应器.ppt VIP
- 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学校升旗台工程方案范文(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