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古书的注解试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解的术语 术语 形式 功用 曰、为、谓之 训释词句+术语+被训词 释义 谓、言 被训词+术语+训释词句 貌 A,××貌(也) 解释形容词 犹 被训词+术语+训释词句 辞 A,××辞(也) 解释虚词 之言、之为言 被训词+术语+训释词句 声训 术语 形式 功用 读如、读若 被训词+术语+训释词句 注音(主要) 读为、读曰 被训词+术语+训释词句 明假借 当为、当作 被训词+术语+训释词句 改正错字 衍文、衍、衍字 衍A字,A字衍 校勘多余字 脱文、脫、敚、夺、脱字 脫A字 校勘脱漏字 古书注解包括词句篇章等众多方面,各种注解的内容又各有侧重,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目。大致分来,有传注、章句、义疏、集解、音义、补注等几大类。 第五节:古书注解的类型 (一)传注类 传注类注释包括诂、训、传、注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古代文献中字词名物的诠释作为自己的对象。 诂,又写作“故”,就是用今语释古语。如汉人为《诗经》作的注释有《鲁故》、《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韩氏故》等。 训,就是训解,即训解古书以便后人理解。高诱的《淮南子注》于每篇则称“训”,如《原道训》、《俶真训》、《天文训》等等。 传,是传述的意思,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见《毛诗正义》)也即传达古今语言的意思,传一般侧重于古代文献思想内容的解说。例如注解《春秋》的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注,是注解的意思,它取义于灌注。孔颖达说:“注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明也,” 。 (二)章句类 章句即离章辨句之意,这类注释不像传注类注解那样侧重于字词解释,而是侧重在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沈钦韩《汉书疏证》说:“章句者,经师指括其文,敷畅其义,以相教授。” 刘师培《国语发微》说:“故传二体,乃疏通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返本章 赵岐《孟子章句》 章句体注解始见于汉代,著名的有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 (三)义疏类 义疏也单称为义,或疏,都是疏通文意的意思。 唐人对前代的义疏加以整理订正,其奉诏官修的义疏称为“正义”,如孔颖达等人的《毛诗正义》等。 私人自己整理订正的义疏则仍称“疏”,如贾公彦的《仪礼疏》等。 (四)集解类 集解类包括集注、集传、集释,是汇集众说的一种注解。 魏何晏《论语集解·序》说:“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 (五)音义类 辨音的叫音,释义的叫义,合起来就称为音义。 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六)补注类 补注是在前人注解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订正的一种注解。 如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先谦《汉书补注》等即是此类注解。 (七)特殊形式的古注 在上举六类之外,古人还有一些读书札记形式的著作,也可以看作特殊形式的古注。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古代的注音法: (1)譬况法 《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尔。”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2)读若法 《吕氏春秋》“饬其辞令。”高诱注:“饬读如敕。” (3)直音法 《离骚》“偭规矩而改错。”洪兴祖《补注》:“偭音面。” (4)反切法 十九世纪著名的音韵学家陈澧在《切韵》考卷一中认为:“切韵之法以两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 第三节:经书注解的体例 1、传 “传”指阐明经义。 如“毛传”就是汉毛亨对《诗经》的注解。 2、笺 “笺”有补充订正补充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来,使可识别。 如“郑笺”就是汉郑玄对《诗经》的注解。 3、疏 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官方解释)。 如“孔疏”就是唐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解。 第四节:常用注解用语 1、曰、为、谓之 ①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 ②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即“注释词+术语+被注释词”的形式; ③都是强调被释词的特点; ④都能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 ⑤都可译作“叫”、“叫做”等。 《诗经· 卫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