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doc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

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分配管理方案(2009/2012年) 第一章 总则 根据学校2009-2012年综合改革有关文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经学院党政工集体讨论,特制订学院2009-2012年两级管理分配方案。制定分配方案的原则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学院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学院的综合竞争能力,促使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走在全校的前列。 第一条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分配方案制定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合理量化打分进行相关经费切块分配,管理工作暂时不打分,其相对应的经费切块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后进行分配。同时,分配制度应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和程序。 第二条 为便于考核、管理和分配,学院各类教学、教辅人员划分为如下几种岗位: 1、专职教师(科研教学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 2、行政管理人员(二级学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主管、科研主管、教学秘书、院办秘书、实验室人员) 3、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 4、外聘人员(专职班主任、外聘任课教师) 第三条 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确定岗位后,应采取“打破平衡,承认差别,奖勤罚懒,鼓励冒尖和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为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四条 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具体人员由院党政领导和院分工会主席组成,具体负责经济管理学院二级人事制度考核分配管理方案的制定、修订和解释。 第五条 院经费分配管理体制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凡属院经费分配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院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各岗位教师的日常工作由对应的副院长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 第三章 组织领导 第六条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成立由院领导、分工会主席、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办公室主任和系部主任组成的二级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 1、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成立二级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拟订制度和实施细则。成员如下: 组 长:院长——孙丽江 副组长:总支书记——靳磊 成 员:副院长——张炜、 副院长——吴斌、 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房晶 分工会主席——刘莉华 管理办主任——石冶 经济学系主任——卢仁祥 工商管理系主任——潘红梅 基础教学部主任——余方 管理工程系主任——张晓红 实验中心主任——顾凌燕 学生管理办公室——曹东燕 第七条 成立由学院党政领导、分工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各系部、教职工的考核和各类优秀的评定。 第四章 相关说明 第八条 本改革方案及其附件在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并审议通过,经学校党委会批准后自2009年9月1日执行,有效执行期为2009年9月1日起-2012年8月31日止。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经济管理学院负责解释,特殊情况和未尽事宜 附件1 经济管理学院专职教师分配方案 基本原则 每位专职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学院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如果不能完成,则年终考核成绩为基本合格。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学院党政工群讨论后,用一定的科研成果来抵换课时,但原则上抵换不能超过两学时。 学院专任教师类型 为促进学院学科专业发展,提高学院综合竞争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将学院专任教师按主岗要求分为以下两类: 1、科研教学型:以学科科研建设为主,兼顾专业建设、教学工作,主要由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 2、教学科研型:以专业建设、教学工作为主,兼顾学科科研工作,主要由非科研教学型的教师组成。 若教学科研型教师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批同意后,也可转为科研教学型。 三、专任教师岗位工资构成 专任教师岗位工资主要由岗位津贴、学院绩效工资、奖励(科研、教学及常规工作)和导向津贴构成,具体如下: S=A+B+C+D, 式中S为总收入, A为岗位津贴:A=岗位系数*岗位津贴基数, B为学院绩效工资:主要为教师课时工资B, 课时工资B分为理论课(B1)和实验课(B2): 理论课B1=(96*20+(Q1-96)*40)*K (其中Q1为理论总课时,K为职称系数。) 实验课B2=30*Q2*K(其中Q2为实验总课时,K为职称系数。) C为奖励 C1为超教研教改工作奖励:C1=(教师年度实际完成量-学院规定的基本工作量)*α;α:教研教改奖励基数,根据学校“上海电机学院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与激励办法”(沪电机院人[2009]178号)进行计算。 C2为超科研工作奖励: C2=(教师年度实际完成量-学院规定的基本工作量)*β;β:科研奖励基数,根据学校“上海电机学院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与激励办法”(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