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诽谤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

2011 年 6 月 四 川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Jun.,20 11 第 卷第 期 23 3 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 Vol.23No.3 网络诽谤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 邱 灵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200042 ) 内容摘要:网络诽谤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既有一致性又有新特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认定应当谨 慎对待。 诽谤罪是《刑法》上少数几个亲告罪之一,厘清诽谤行为的罪与非罪、诽谤罪的自诉与公诉的界 限,有利于进一步对网络诽谤行为准确的定罪量刑,从而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维护网络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网络诽谤行为;诽谤罪;定罪量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DF6 A 1674-5612 2011 03-0098-07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被告人韩兴昌因合同纠纷引发不满,以蓄意诋毁受害人陕西省人大代表、汉中万邦 公司董事长杨海明为目的,捏造事实,组织、策划员工打出虚构内容的横幅,于 年 月 日、 2008 5 17 19 日先后围堵万邦公司和陕西省汉中市政府,同时多次采取利用互联网发帖的方式捏造事实对 受害人杨海明进行诽谤,严重侵害了杨海明的人格权、名誉权。案件发生在2008年“抗震救灾”的 特殊时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社会危害性严重。 年 月 日,汉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 2009 11 24 决韩兴昌构成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 年。 1 案例二: 年 月,谢晋参加母校校庆活动后在酒店突然辞世,后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2008 10 之后,在宋祖德、刘信达开设的公开博客中出现了一些诽谤谢晋的博客文章。 为此,谢晋遗孀徐 大雯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宋祖德、刘信达停止侵害、撤销所发侵权文章、公 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万元。 年 月 日,上海静安 10 40 2009 12 25 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被告宋祖德、刘信达立即停止对谢晋名誉的侵害;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 日内连续十天在多家网站和报纸醒目位置刊登向原告徐大雯公开赔礼道歉的声明,致歉声明内 容须经法院审核同意,消除影响,为谢晋恢复名誉;赔偿徐大雯经济损失人民币89951.62元;精 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 万元。 年 月 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20 2010 2 1 比较两个案例,一个是刑事公诉案件,一个是民事侵权案件,但是两者却有很大的相同之 处:两个案件的被告人都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捏造具体的事实,侵害被害人的名誉权,造成了 恶劣的社会影响,因而受到法律的处理。他们的客观行为方式都已构成一种“网络诽谤行为”,而 收稿日期: 2011-01-15 作者简介:邱 灵,(1987- ),男,上海人,华东政法大学2009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刑法学。 98 98 邱 灵 网络诽谤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 对于这种新型的诽谤行为,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 针对案例一,一方面,有学者提出从诽 谤内容上看此案并不构成诽谤罪。 即使构成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