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荧光光谱FL.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荧光光谱FL

分子发光光谱法 Molecular Luminesence Spectrumetry 主要和常用的荧光磷光分光光度计及型号 2. 分子的活化与去活化 分子的活化与去活化 (p78) 三. 金属螯合物的荧光 四. 荧光的猝灭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测量池(吸收池) Scatchard 金属配合物的Scarchard Plot 荧光分光光度计 样品池 I0 It I0 It IF,p 六. 磷光分光光度计 1. 光学系统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区别 光源 样品池 激发 单色器 检测器 数据处理 仪器控制 发射 单色器 切光器(斩波器) 共振荧光:10-12 sec 荧 光:10-8 sec 磷 光:1~10-4 sec 迟滞荧光:100~10-4 sec 2. 样品池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样品池需要放在盛液氮的石英杜瓦瓶内,来测定低温磷光。 §4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一. 工作曲线法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103~104. 荧光熄灭工作曲线法 Fx F Cs Cx 直接荧光标准曲线法 F Cs Fx Cx 二. 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 注意:低浓度时成线性关系;高浓度时由于自猝灭、自吸收等原因不成线性关系。 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荧光的无机化合物很少,主要依赖于有机试剂形成的螯合物。 三. 荧光分析的应用 1. 无机化合物 直接荧光测定法 其中,较常测定的元素有:Be、Al、B、Ga、Se、Mg、Zn、Cd与某些稀土元素;测定的灵敏度有些可以达到10-10; 某些元素虽然不与有机试剂形成发荧光的配合物,但是它会与发荧光的配合物争夺配位体,组成不发荧光的配合,使其产生荧光熄灭,由荧光熄灭的强度此该元素的含量。 较常测定的元素有:F、S、Fe、Ag、Co、Ni、Cu、Mo、W 荧光熄灭测定法 自从1867年Goppelsroder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应用铝—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以来,采用有机试剂可以测定70多种元素。 催化荧光测定法 较常测定的元素有:Cr、Nb、U、Te、Pb 某些元素虽然与有机试剂形成发荧光的配合物,但是反应速度慢,在某些微量元素的催化下,反应速度会加快,在特定的时间内可用来测定微量元素。 低温荧光测定法 常测定的元素有:Cu、Be、Fe、Co、Os、Ag、Au、Zn、Al、Ti、V、Mn、Er、H2O2、CN 某些微量元素存在,会催化发荧光的配合物产生荧光熄灭,在特定的时间内可用来测定微量元素。 溶液温度的降低,显著增强溶液的荧光强度。液氮 -1960C 较常测定的元素有:Ce、Sm、Tb 等稀土元素          Sb、V、Pb、Bi、Nb、Mn 固体荧光测定法 固体荧光发在荧光分析中也经常用到。 芳香族化合物存在共轭的不饱和体系,是有机化合物荧光测定的主要类型。 2. 有机化合物 0.001~0.033 470 395 3-乙酰氧基吲哚 玻璃酸梅 0.05~5 470 365 邻苯二醛 胍基丁胺 0.0625~0.625 500 420 α-甲氧基-6-氯-9-(β-氨乙基)-氨基氮杂蒽 青霉素 0.01~50 425 315 氧化酶 氨基酸 1.5~15 505 465 蒽酮 糠 醛 0.06~6 540 紫外 曙红丫 蛋白质 10-4 485 365 苯二胺 四氧嘧啶 0.001~0.02 525 420 乙二胺 肾上腺素 0~20 490 345 无水乙醇 维生素A 0.1~2 蓝色 紫外 苯胺 丙三醇 测定范围 ppm λemmax λ exmax 试剂 待测物 3. 生命与生物物质 (如:DNA相互作用, VB的测定等)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D. Watson H. Crick 应 用 激发波长525nm,发射波长500-700nm的荧光图谱 * * 仪 器 分 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分子荧光: Fluorescence; 分子磷光:Phosphorescence HITACHI(日立)F-4500 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LS-55 § 1 分子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Lignum 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色。 直到1852年,Stokes在考察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时,用分光光度计观察到其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才判断这种现象是这些物质在吸收光能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而不是由光的漫射作用所引起的,从而导入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念,他还由发荧光的矿石“萤石”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